市民在风景优美的解放公园游憩。张斌 摄
由城市公园升级为“精致公园”,面临哪些难题?解放公园通过景观提升攻坚,颜值将有哪些变化?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门户景观纷纷“变脸”
日前,解放公园2号门大花坛在封闭施工半个月后,拆除围挡,揭开盖头。
市绿化服务中心团队负责人徐鹏介绍,这座花坛面积1200平方米,花境植物优化调整后,补种了绣球花、玉蝉花、百子莲、火炬花等10种花卉,使花境四季有花。
花坛背后有两处细节处理值得一提:原先一棵枯死雪松处理后,留下一个大树桩,攻坚团队围绕它营造了一个微型花境,使树桩与花境融为一体;一个立于草坪的配电箱很是突兀,攻坚团队移来几棵灌木球,将其遮挡。
解放公园美景。张斌 摄
其他几处门户景观也作了不同程度的景观提升。
解放公园1号门入口处右侧一片金森女贞,因为长势不佳易生病虫害,移除后改种了红叶石楠,加铺一线草坪勾边。
3号门至4号门香樟路,路旁一侧裸露的黄土种上麦冬草带,另一侧开挖了植草沟,防止下雨时泥土流到道路污染地面,对紧邻院墙的冬青树缺少的植株进行了补栽。
17种酢浆草营造林下别样花海
万物生长靠太阳。缺少阳光的树林深处,植物不容易长好,而且可供选择的植物品种不是很多。
这次解放公园景观提升,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由5位专家组成攻坚团队,破解林下景观提升难题。
专家们的“自选动作”之一,就是在嘉卉广场东侧一片池杉林中,用17种酢浆草营造“别样”花海。
酢浆草。记者明眺生 摄
该院研究酢浆草的工程师李娜解释,酢浆草有休眠期,不少要到9、10月份才会发芽。
另外,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在浸月亭半岛东侧的自然湖岸,尝试营造了一条长50米、宽5米的“水岸花溪”,这也是武汉的公园首次试建“水岸花溪”。该院荷花专家潘宜平介绍,这一线共种植了14种水生植物,都是该院收集或培育的科研品种。
园林专家和工人正在解放公园湖畔营造“水岸花溪”。陈洋 摄
这些浮水、挺水植物,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有花可赏。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