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现实因放舞而有光|东北,四部舞舞舞的东北影视神作

tc 2023-5-14 118

我和我的地球

生活|东北

《漫长的季节》火出圈了。

豆瓣评分9.4,评价人数达到47.7万人。电视剧会有很明显的长尾效应,相信到年底,评论人数会超过100万。

朋友圈和自媒体大多聚焦在大时代裹挟个人命运的深刻主题上,但这篇文章,只想从这部神剧说起,盘点一下四部舞舞舞的东北影视神作。

《漫长的季节》

漫长的季节第11集的重头戏,是三个主角的一次狂舞。| 剧照

第11集的重头戏,是三个主角的一次狂舞。

王响、龚彪、马德胜三人最后一次聚首,以一场狂欢式的舞蹈收尾。

龚彪自称是大学迪斯科“标兵”。看他的舞蹈动作,虽然有点邪性,但当年确实应该没少参加迪斯科活动,肌肉记忆还在。

马德胜退休后浸淫舞池多年,动作利落到位,能把舞伴抡上天。

王响则是自然自由流,动作拙朴可爱。

第二天,龚彪丧命,马德胜中风。

这场舞蹈,对三位主角来说,是一场仪式般的道别。

《耳朵大有福》

耳朵大有福电影海报

《漫长的季节》的尬舞,并不是范伟第一次在“东北故事”里翩翩起舞。

早在2008年的电影,《耳朵大有福》,他在影片最后也进了舞厅,狂舞一番。

这段影像,被制成GIF动图,在微信里被广泛传播。

《耳朵大有福》剧照

这部影片中,范伟演的是一位退休工人。本职工作是火车修理工,但他最得意的是在厂里作为合唱团领唱《长征组歌》。

那是他工人生涯中最光荣的时刻。

故事很简单,范伟饰演的王抗美退休后,缺钱,面对家庭重重危机,他需要迅速去找一份额外收入。

他试了擦皮鞋、踩三轮、修自行车等好几个项目,最终一事无成。

影片结尾,倍感失落的他,去了一个舞池,跳起来了自创的舞步。

东北人民爱扭秧歌舞二人转,还爱跳迪斯科。一个小县城,舞厅里人头乌泱乌泱。

绝大多数舞客有基本功,王抗美是纯粹的野路子,但他并不在乎。

大概在舞池里,疯狂的扭几下,踩上几步,他们会感觉自己已来到了另一个时空,忘记生活的平庸和琐碎。

《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海报

这是部异常冷峻黑暗的电影。

廖凡饰演的刑警张自力,也有重要的独舞。

张因为伤病,被调去了保卫科。无所事事的他,平时常去舞厅里跳舞。

之后,他在追踪案件过程中,和桂纶镁饰演的女主角互生情愫,结尾他选择出卖自己的爱人。

于是就有了张自力再次踏进舞厅,在舞池里忘我的跳舞。‍

白日焰火剧照

这是段肢体扭曲夸张的独舞,廖凡扭动如章鱼,身后还有几对排练中的交谊舞。

出卖了爱人的张自力,用这段舞蹈体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和纠结。

他的舞步其实与其说是发泄,不如说是在笨拙地奋力挣脱生活的枷锁。

《钢的琴》

《钢的琴》海报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王千源 饰)在下岗后,干起了小乐队的活,勉强维持生活。

妻子离婚,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

陈桂林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秦海璐 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 

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手工制造一台钢的琴。

电影结尾,钢的琴即将完工。

在这“历史性”时刻,陈桂林仿佛看到了一场盛大的弗拉门戈舞。

他的情人和昔日工友,盛装出场,在废弃的厂房演绎了一段“卡门”。

《钢的琴》剧照

这部电影导演张猛,也是《耳朵大有福》的导演。

这两部电影都表现了东北工人失业后的生活窘困。

爱跳舞的东北人

舞蹈对他们

到底意味着什么

舞蹈是逃避还是升华?

当时席卷东北,持续多年的下岗潮是什么概念呢?

“截至2005年底,在东北三省进行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有474万国企职工完成了从下岗到失业的‘并轨’。”

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拥有大量制造业国企。

1995年,东北的国企员工数量达到了近1700万人。

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国企,大多拥有自己的文体组织,国企员工的日常生活中,载歌载舞是重要的部分。

交谊舞、探戈、弗拉门戈舞……还有二人转扭秧歌。

舞蹈,对他们来说,是娱乐、是社交,更是一种城市生活的仪式。

这四部影视作品,都发生在走向衰败的东北城市。

不约而同的舞蹈,并且几乎都发生在即将收尾的阶段,对剧中人来说,都是一种情绪上的释放或升华。

他们或在压抑中怒放、或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又或者是陷入更深的压抑中。

此刻,惟有舞蹈,方能解愁。

生活纵然苟且,还有舞蹈,让小人物找到一点尊严。

这是东北工人基因里的浪漫传承,在工业废墟留下的简陋舞池,舞舞舞。

东北医疗队带领病人扭起抗疫秧歌 | 腾讯视频

作者:孙小方

编辑:框舅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速和我们联系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