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老师“吃尽时代红利”?有人称赚得多拿“命”换的,月薪过万

tc 2023-6-21 30

2023年2月25日,山东泰安。泰山御碑楼中学考点,考生排队进入考场。(图/IC)

一年中的大半时间,多数公考老师都很难走到室外晒晒太阳,他们大多是在不同城市的酒店会议室和培训基地之间辗转,一周不离开一栋建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出差的日子,公考老师们的生活节奏依然是披星戴月,授课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如果再给学生答答疑,到家基本就10点多了。

有墨举了个很具体的例子——在每年考公高峰期的时候,他不敢在网上买任何东西,“实在是没有时间去驿站拿快递”。

忙碌、单调、重复,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工作和生活。

2022年国考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20余万人,各类考公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公考老师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开始频繁成为社交话题,他们从前那种忙碌但平静的生活,完全被打破了。动辄上万元的学费,让公考老师成为了大众口中的“高薪职业”。诸如“为什么这些老师自己不去考试”“一群考不上公务员的人在这当老师”等质疑声,开始不断涌来。

众声喧哗里,公考老师开始被贴上“吃尽时代红利的一群人”的标签。

赚得多,拿“命”换的

公考老师的薪水,的确很有诱惑力。在规模较大的考公机构里,即使是非一线城市的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只要肯努力,基本都能实现月薪过万。

圈圈曾在粉笔公考做了3年的申论老师,这是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刚入职时,她的月基本薪资是8000元。据她了解,自己当时的入职评级是最低一级,但“再加上课时费,过万基本是没有问题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基本薪资和课时费还会不断上涨,在某知名机构工作的公考老师Lydia就曾了解到,机构里有些资历深的老师,单节课时费就是她的3倍,“综合薪资就更不敢想了”。

但是,这份高薪是牺牲时间和身体换来的。在公考老师的世界里,“礼拜几”并不是计量时间的单位,很多时候,他们周末也要无差别地上课,法定节假日同样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物。他们的世界,只分为高峰期和低峰期,考公高峰期时,老师们需要做好一连上两个月课的准备,然后在低峰期时调休、接受培训。

新手期往往是最难熬的,圈圈曾经有一位备课速度比较慢的新同事,“经常备课到半夜两三点,然后睡5个小时就爬起来去上课”。能在这个行业长期坚持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墨在2013年进入了公考这一行,曾在某知名机构任职7年,已经做到了培训讲师的位置,但他在2020年选择了辞职。“原因很简单,当时我觉得自己再干下去就要死了,身体撑不住了,多走两步路都觉得累。”和有墨共事时间比较长的同事,身体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问题,有一些女同事出现了受孕困难的情况,只能停下来好好调养身体。这也是大家很难在考公机构中看到老教师的原因之一。

考公的“卷”,不仅体现在考生之间,也体现在老师当中。

这几年,考公人数爆发式地增长,它却没能转化为整个公考行业薪资水平的提升。2021年,受“双减”政策的影响,不少公考老师的工资反而缩水了。“就像粉笔,它是猿辅导下面的一个公司,可能是被猿辅导影响了。当时大家的工资降了两回,所有笔试的老师都被要求跨面试,也就是笔试、面试都要教。当时各个机构都在裁员,不过粉笔还是挺好的,会问我们要不要走,如果走的话就占辞退名额,给赔偿金。”圈圈说。

在考公机构里周而复始授课的老师们,像一颗颗螺丝钉,他们要持续运作以维系机构的正常运转。至于在他们的合力之下能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则并不是他们该关心的事情——因为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工资。

2022年7月9日,河南安阳。河南省2022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第十中学考点大门前,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宣传人员抱着一沓“考前抱佛脚”的广告资料。(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公考老师不去考公务员?

公考老师大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教育行业有热爱之情的人。与其他教育行业相比,考公机构的包容性更高,它没有严格的专业背景限制,即便是非名校、非师范类毕业的人,也可以在其中大展拳脚。

另一种则是自己有过考公经历,或是从体制内逃离的人。Lydia在大学毕业后就考进了体制内,当时她对未来没有太多的规划,就听从了父母的意愿。但入职后Lydia发现,单位的同事都和她有着巨大的年龄差,每天都在聊孩子、聊家庭。“虽然大家聚餐也会带着我,但是他们都拿我当小孩,我和他们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我觉得很压抑,待了两年就辞职了。”

辞职的前半年,Lydia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去各个地方旅游。但半年后她想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陷入了很被动的境遇,她大学读的是安全专业,对口的工作要经常去工地,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女性员工,自己应届生的身份也没了。思来想去,Lydia决定还是听从父母的建议,继续参加公务员的考试。

但报考时Lydia发现自己只能报“三不限”的专业,竞争十分激烈。不过Lydia的行测成绩一直很好,当年参加国考考到了80分,于是被当时的行测老师内推到了机构中,经过一系列的笔试、面试和培训,Lydia最终成为了一名行测老师。

回忆起正式入职前的培训,Lydia和圈圈都觉得那是一段噩梦般的日子,“高考时都没这么努力过”。不同机构的培训时间在1—2个月不等,但它们都一致采用末位淘汰制,大家不仅要每天上课、做作业,还要接受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每次成绩排在后面的人就要离开,大家都特别努力,后来我们干脆睡觉都不脱衣服了。培训结束后只剩下三分之二的人,不过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压力太大主动放弃了。”Lydia回忆道。

公考老师考不上公务员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圈圈就参加了今年的国考,但由于严重偏科,没能进面试。她的申论考了80.5分,但行测只有55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读高中时,你和数学老师一起参加高考,他肯定考不过你。公考老师也是分科的,我在我自己教的科目里很厉害就行了,怎么就要要求我们必须全能呢?”Lydia说。

话虽如此,但公考老师“上岸”的概率,仍比普通考生大得多。他们能搜集到完备的复习资料,对面试环节也十分熟悉……年轻的时候努力赚钱,35岁前考公“上岸”的大有人在。

不过,做出些成绩的老师,大多不会选择这条路,巨大的薪资落差,是单凭“稳定”无法弥补的。虽然在考公机构做老师很难成为一项终身事业,大家都在积极地走出去,但“上岸”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做自由职业、高峰期时去做兼职、自立门户、转战其他教育领域等,往往令更多人心动。

在“上岸”之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2023年3月11日,江苏淮安。公务员考试考生进入考点参加面试。(图/视觉中国)

一场关于良心的拷问

考公热潮,向来都具有强烈的周期性。

中国的第一轮“考公热”,是在2004年前后,彼时“非典”刚刚结束,最早的一批考公机构,便是在此时开始萌芽。第二轮“考公热”,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100万人,这让考公机构彻底成为了一门火热的生意。而第三轮热潮,便是当下。

不难发现,在这20年里,“考公热”只是一种轮回,而不是持续性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有些人却偏偏很执着。

圈圈的班上曾经有一位34岁的学员,近1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全职备考。他也不是没有进过面试,但可能是因为他的个人形象有些邋遢,表达能力也有一些问题,所以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Lydia班上也有借贷全职考公的学员在苦苦坚持着,“当学员特别坚定想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是没有办法劝他们停下来尝试其他路的,他压根就没想过其他选择”。而考公是一件运气和努力缺一不可的事情,“有的人或许命里没‘编’,看着很心酸”。

有墨在辞职后,选择和另外6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成立团队,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看到很多学员找不到好的老师,白白浪费时间。“很多机构老师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最近几年,有些机构里多半都是只教了一两年的新老师,因为他们的成本很低,但只能教一些基础的知识,学员要怎么拔高呢?”有墨班上的学员,有半数以上都不是新考生,“他们对整个知识体系已经了解了,过来试听直接就能听出来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个行业是很复杂的”。

做公考老师和做普通老师,在感受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对而言,公考老师会操更少的心,他们不会被学生早恋、打架、逃课等问题困扰,大家都是成年人,有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和更明确的目标。但他们却不可避免地要旁观学员作为成年人的无奈、煎熬和妥协。

“谁都喜欢钱,但不能忘了自己的良心,对老师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周期的课程,但对很多学员而言,他们的人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变得不同了,没有人有资格拿别人的人生做赌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你我都是大汗淋漓的追赶者。

(文中圈圈、Lydia、有墨均为化名)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