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龚卫锋 实习生 林珑
6月中旬,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登陆江苏卫视,每周四更新。本季延续了上一季“岛屿+书屋”的沉浸式阅读场景,将书屋从万宁分界洲岛搬到了珠海东澳岛,邀请作家余华、苏童、程永新以及大学老师叶子共同担任“书屋主理人”。莫言等十余位文学名家到访,文坛新朋老友聚在海岛上读书、畅聊,带领观众感受阅读的魅力。余华在节目中坦言:“节目还有第二季,说明还有很多人需要被治愈。”
近日,《我在岛屿读书》的制片人颜小可接受了羊城晚报等媒体的采访,分享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
创新:熟悉又陌生的人做真实又有趣的事
《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中,余华、苏童、西川、房琪担任“书屋主理人”,来到海南万宁的分界洲岛,与程永新、叶兆言、马原、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文化名家畅聊文学、感受美好。节目播出后,“诗和远方”的文化氛围让不少观众心驰神往。
这一季会有谁?颜小可介绍,本季嘉宾不仅数量更多,而且年龄、类型跨度更大——80后、90后的青年作家增多,类型不仅有传统文学出版作家,也有网络作家、新锐作家。颜小可说:“通过第一季节目,作家们对节目组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基础,余华、苏童愿意继续参加,西川则因私人安排无法对上录制时间。年轻作家们则常说自己是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来‘追星’的。”
第二季中,不仅有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作家叶兆言的女儿叶子作为“书屋主理人”加盟,更有阿来、王尧、陈继明、须一瓜、祝勇、马伯庸、孙频、紫金陈、郑执、叶昕昀、武茳虹、焦典等文坛中坚力量。颜小可表示,文坛名家与新生代、中生代作家间的碰撞,将成为一大看点,“这些老作家一直关注文坛的最新动向、年轻作家的事业发展,了解他们的作品,熟悉他们的名字。”颜小可说。
在主题设置方面,第一季探讨的是“为何要读书”“怎样去读书”“该读哪些书”等不同维度的话题,第二季在立意上则保持形散神不散,探讨同一个维度下的多个话题。颜小可及制作团队将节目主题设置为“普通人在现实中的某种情感,跟阅读发生的关联”,比如,“阅读帮你发现美好”“阅读带你品味人间烟火”“阅读让你跟上时代”……
颜小可将第二季的创新点总结为“熟悉又陌生的人,做真实又有趣的事”,节目气质则是“真实、轻松、有趣、收获”。他直言,在节目策划时不会和传统综艺一样设定剧本、爆点,余华、苏童、莫言在参加节目前都要求,不能规定他们具体说的话,所以节目中的高能爆梗都是文人魅力的自然涌现,“他们会说出任何一个编导都写不出来的最美妙的台词”。
对于此次书屋落户珠海东澳岛,以及后续文旅开发,颜小可介绍:“由于节目成本限制,我们并不会建造一座全新的书屋,而会在岛上选择一些适合改造的建筑,进行内部改造和整体打造。节目做完后,书屋会保留下来。第一季分界洲岛的书屋,现在就是旅行打卡点,这次的东澳岛书屋,当地也会继续维护它。”
相处:不同年龄层的作家以最舒适的方式相遇
莫言、余华、苏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先锋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颜小可透露,出于行程、档期等方面的原因,莫言加盟一事起初迟迟未敲定,直到节目开机录制,才确定参加。值得一提的是,余华、莫言为此通过信。余华写道:“莫言兄,我在旅行中给你写信,邀请你参与《我在岛屿读书》。”莫言回信:“余华兄,来信收到,《我在岛屿读书》创意很好,我愿意参加,期待与你们在岛上相见。”
1988年,莫言和余华进入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学习,两人成了同学兼室友。在“山海经”书屋,两人再次相见,追忆当年。颜小可透露,莫言到的那天,余华正巧拿着一本《等待戈多》,两人在一棵茂密的大树下相遇,这与《等待戈多》第一幕十分相似。余华便对莫言说:“我们就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你。”
《我在岛屿读书》官宣莫言加盟之后,他和余华之间斗嘴互怼的片段,再度被网友翻出,大家纷纷期待在节目中也能看到两位文坛大家的“碰撞”。对此,颜小可回应称,不会为了节目效果,刻意拼接他们的语言,会更专注于呈现他们关于阅读、文学、写作、生活方面的见解,“他们在节目中的相处模式就是他们在生活中的相处模式,只要他们在一起,就自然而然会有很有意思的东西出来”。据悉,为了保证作家都处于最舒适的状态,此次所有作家的服装都由他们自己准备。颜小可说:“延续夏日度假穿搭的余华,在节目里也多次提到了让他出圈的花短裤。”
在“山海经”书屋中,不同年龄层的作家碰撞出了不同火花,前辈对晚辈的引领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叶昕韵、武茳虹曾是余华、苏童的学生。重逢时,她们讲述了对两位老师的第一印象:“余华老师的魅力就是,他会很快跟人亲近起来。”“苏童老师特别平易近人。”余华老师也称赞学生:“茳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叶昕韵成熟到根本不像刚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人。”
行业:文化类节目出圈须细分类型及专业化运作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并火爆荧屏。颜小可认为,随着这几年文化类节目数量增多、质量提升,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片面化的交流:“文化类节目多了以后,观众对于节目质感、内容质量,以及文化主题的到位程度、精准程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在做第一季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真正适合做读书节目的人,带领观众寻找读书的方法和意义,所以才形成了《我在岛屿读书》这个IP、作品。”
《我在岛屿读书》的出圈,反映了当下文化类节目发展的两大“破圈”趋势。首先是节目细分。颜小可认为:“不管多么细分的类型,只要你做得好,击中那些真正喜欢这个事物的人,那你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受众人群。”其次是专业化要求。颜小可表示:“节目制作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要把你要表达的门类做到足够专业,先获得业内认可,然后才能在业内口碑形成的传播能量下,再次裂变、出圈。”
此外,文化类节目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例如,《我在岛屿读书》已成为不少高校中文系学生的“必看节目”。颜小可说:“我们从上一季到现在,接触了一些大学生,尤其是中文相关专业的学生,很多人都看过节目。例如,我有次在北京参加活动,碰到几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他们都说节目在学生圈层传播非常广,已成为年轻人了解作家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