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试文璀璨,也有命运弄人,《长安三万里》画出了盛唐的恢弘

tc 2023-7-19 26

老周

摘要:暑期档总是少不了动画片,今年暑期档主打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相当惊艳,丝毫不输给真人电影,画出了盛唐的恢弘气度,不但描绘了璀璨的诗文,而且也刻画了在那个大时代里,那些著名历史人物同样无法摆脱造化弄人的宿命。

暑期档总是少不了动画片,今年暑期档主打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相当惊艳,丝毫不输给真人电影,画出了盛唐的恢弘气度,不但描绘了璀璨的诗文,而且也刻画了在那个大时代里,那些著名历史人物同样无法摆脱造化弄人的宿命。

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的岁月,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尤其在人文科学方面,更是达到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诗人有李白、杜甫、贺知章、孟浩然、王维、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书法家有张旭、颜真卿,绘画家有吴道子,随便哪个都堪称一代宗师,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篇章。

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可以作出一篇锦绣文章。而《长安三万里》选择的切入角度相当巧妙,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当时已经是剑南节度使的高位,正率军与吐蕃作战,皇帝派来持节监军,代表皇帝来询问他和李白的关系,就这样高适开始追忆他和李白的交往……故事也就此展开。

诗仙李白,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再多介绍了。高适相对来说,知名度要差一些。高适,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出生于武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比李白大一岁。是安东都护高侃之孙,但到了高适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所以在青年时代,高适仕途一直不得志,直到四十九岁才得到睢阳太守张九皋的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担任封丘县尉(相当于今天县公安局长)。不久就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书记,此后仕途畅通,升任左拾遗、监察御史。安史之乱爆发后,辅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陷落后,高适随唐玄宗逃到四川,随后升任谏议大夫。五十五岁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转任剑南节度使。大半生郁郁不得志,老年(古代五十岁就可以算老年了)却突然发力,短短五六年间就从小小的县尉升任大权在握一方诸侯的节度使。

史书上记载,高适和李白相识是在四十岁以后,但影片却将两人相识安排在少年时代。而且是李白遭遇抢劫马匹行李相识的。应该说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劫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影片这样的剧情设计,是为了将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作为主线,来铺陈盛唐的恢弘画卷,算是艺术化处理。

这样的安排,应该更多是出于剧情需要,并以此串联起盛唐时期的众多诗人,杜甫、孟浩然、崔颢、王维、李龟年等人,构思还是很巧妙的。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裴十二,是唐朝名将裴旻的侄女,并且深得裴旻剑术的真传,还打败了高适。历史上显然没有这样一位奇女子,裴旻的子侄中有一个裴十三,和李白关系很不错,李白还写了一首《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让我们后人知道有这么一位裴十三。

这就说到了裴旻,他是开元年间的名将,曾镇守北平郡(今河北卢龙)、幽州(今北京),多次打败来犯的奚人、契丹和吐蕃,最后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他的剑术在当时名满天下,和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并称“唐代三绝”,据说李白还曾得到他的剑术点拨。

影片中也提到了张旭的草书,不过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更多描述。

对于盛唐众多灿若晨星的风云人物,大家都更多关注诗人,因为唐诗在中华文化中实在太出名了。但是唐朝不但有文采飞扬的诗人,也有铁马冰河的将军。

影片中就出现了两位名将。第一位是哥舒翰,他不是姓哥,而是复姓哥舒,出生于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是西突厥突骑施人——唐朝军队中很多军官甚至是高级将领都不是汉人,因为李氏皇族本身就有突厥血统,所以对外族将领并不感冒,甚至由于这些外族更为彪悍,在军中更受青睐,被称为番将。安禄山也不是汉族,他是粟特族,和哥舒翰一样都是番将。

哥舒翰四十多岁才从军,加入河西节度使王倕的部队,因为作战有功,很快就升任衙将、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后来因为石堡城之战大捷,授特进、鸿胪员外卿,加摄御史大夫。此后一路升迁,任河西节度使,爵位也水涨船高,从凉国公进封西平郡王。

安史之乱爆发后,出任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率军前赴潼关拒敌。他一开始采取固守策略,凭借潼关天险抗击叛军。但宰相杨国忠进谗言,唐玄宗严旨催促出战,他最终不得不率部出战,结果兵败被俘,后被叛军首领安庆绪所杀。

潼关之战时,高适是他的部下,高适最后逃回长安,并跟随唐玄宗西入四川,应该在半路上是经历了马嵬坡之变,不过高适不是发动兵变的御林军系统,应该没有直接参与兵变。

第二位将军是郭子仪,名和字都是子仪,出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是当时名门太原郭氏族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寿州刺史。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升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时,已经是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升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又因为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中书令。不久因为相州兵败被撤职。后来又复出平定河中兵变,进封为汾阳郡王。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临危受命,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两年后,吐蕃、回纥再次入侵,郭子仪单骑说退回纥,成为一段传奇。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官至太尉兼中书令。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病逝,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以及抗击吐蕃、回纥入侵都立有大功,而且手握军政大权,最后还能以八十四岁高寿善终,这在中国古代是很罕见的。说明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为人处事也是非常成功。

在影片中,李白由于发现安禄山谋反的证据,遭到安禄山派兵追杀。偶遇即将被处死的郭子仪,郭子仪出面吓退了追兵,随后高适和李白又联手向哥舒翰求情,免了郭子仪的死罪。

在历史上,李白确实救过郭子仪,但完全不是片中这样的情况。当时还是开元早年,李白不过十七、八岁,郭子仪也不过二十一、二岁,安禄山更没有起兵反叛的想法。退一步说,安禄山真的有证据落在李白之手,派来追杀的人,怎么可能因为郭子仪几句话就放过了李白,一定是连郭子仪都一起干掉了。

至于李白救郭子仪,是当时李白云游天下,路过并州(今山西太原),正巧看到郭子仪因为违反军纪要被处死,他看到郭子仪相貌堂堂,而且即便是在死刑之前都是气度不凡,认为日后日后一定是国家栋梁,这样被杀实在可惜,就不惜一掷千金(当时李白的父亲是富商,所以李白是相当有钱而任性的“富二代”),加上这时李白已经小有名气,所以才说服了上司,免了郭子仪的死罪——可没高适什么事,影片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才将高适也编排了近来,让他出面向哥舒翰求情。

二十多年后,李白因为受到永王李璘(唐玄宗第十六子)的邀请,加入永王幕府。可见,李白还是非常渴望进入仕途,虽然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唐玄宗对李白的诗赋十分欣赏,就传召李白进宫。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并令李白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让李白写诗文娱乐,而不是让李白施展政治抱负。加上李白“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个性,得罪了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和亲信宠臣高力士,在他们的谗言之下,唐玄宗逐渐对李白不满,最后赐金放归。

但是看来李白的政治见识确实远远不及他的文学才华,追随永王李璘就充分证明李白在政治上的幼稚。后来永王李璘谋反,而李白因为写过一些为永王李璘歌功颂德的诗篇,坐实了他的附逆罪名,罪当处死。这时已经位居高官的郭子仪并没有忘记李白当年的救命之恩,亲自向皇帝求情,并愿意用自己的官爵来为李白赎罪,这才让皇帝免了李白的死罪,改判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南部)。

当年李白救郭子仪没有高适什么事,同样二十多年后郭子仪救李白同样没有高适什么事。在影片中高适为了避嫌,不敢出面救李白,而写信给郭子仪让他出面来救李白,自然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是为了剧情为了高适的人设而杜撰出 来的。

另外,在《长安三万里》中,高适设计大破吐蕃,并将功劳让给严武,也是虚构的。当时高适调任剑南节度使,负责川北一带军事,主要是进攻吐蕃南翼,牵制吐蕃对长安的进攻。但在历史上,高适并没能完成这一战略意图,因此他的节度使被撤,由严武接任,随后高适出任刑部侍郎,后转任散骑常侍,所以史称“高常侍”。还被进封渤海县侯。相比李白,高适的晚年要幸运多了,仕途顺达,而且雄心抱负也得以施展——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也平定了永王叛乱。最后还寿终正寝,被追晋礼部尚书。

说到盛唐,怎么不说唐诗呢?

在《长安三万里》中,就将不少经典的唐诗诗句有机融合进剧情中,根据有心人统计,总共出现了48首唐诗。绝大部分都是只出现了一两句最经典的,只有4首是全文出现。

第一首是崔颢的《题黄鹤楼》,应该说这首是历代写黄鹤楼的诗篇中的天花板。就连当年李白看到了崔颢的这首诗,都自叹不如,只能写下“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不过在片中,李白看到崔颢这首黄鹤楼,只是罢手不题诗了,没有写这两句感叹。

第二首是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可以说是古诗的入门,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不过这首诗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并不是指睡觉的床榻,而是井台边的围栏。因为一般家里,睡觉的床很少放在窗前,所以月光要透过窗户照到床前,是不太容易的。而月光照到井栏边,就是很常见的。下一句“疑是地上霜”就更明显了,霜只会在室外因为昼夜温差大才会出现,室内在床榻前怎么可能出现霜?而且,井在古代就是家乡的象征,所以看到井栏想到家乡,是完全符合思乡的感想,而床榻和思乡八竿子打不到。

第三首是李白的《将进酒》,这是李白豪放不羁的代表作,而且气势激昂磅礴,每每读来,都令人豪情勃发,禁不住也要干上一大杯。在片中,是李白和几位朋友一起畅饮时念出来,和整个剧情的气氛十分契合,艺术再现了李白写就《将进酒》的场景。

第四首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在片中是持节监军告诉高适,李白在流放途中,因为关中大旱,皇帝下诏大赦天下,李白因此获得赦免,在白帝城就结束了流放获得了自由,便乘船顺江而下。这才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意日还”的诗句,喜悦欢快的心情溢于言表,即便已经过去了上千年,依然可以感受到李白喜不自禁的情绪。

《长安三万里》是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主线,所以三次全文展现李白的诗,这也无可厚非。李白诗篇的洒脱豪迈,确实独步天下。不过,老周更喜欢杜甫诗赋的苍凉意境,更写出了命运的沧桑凄惶。在《长安三万里》中,杜甫的诗篇少了点,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而《长安三万里》的片名,很可惜并不是出自唐诗,而是出自明朝陈子龙的《从军行》“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这里的“长安”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三万里”则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距离。

或许每个人心中的长安都是最灿烂最美好的理想,即便与现实相距三万里,梦想依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