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王一博主演的三部电影全部上映。
从春节档的《无名》被骂演技不行,到《长空之王》口碑不保,王一博作为“流量”勇闯大银幕之路的前半程并不太顺利,并且因为采访中的“华丽”表现,被内娱网友戏称“绝望的文盲”。
直到出演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制的《热烈》,一切好像有了改变。作为“2023年王一博三部曲”的“终章”,王一博路人口碑逆转的局面可能即将到来。虽然他在《热烈》里的表演并不能让他收获“演技派”的评价,但至少人设贴合,王一博的表演不会成为这部电影的扣分项。
在偶像的“电影再就业”之路上,现阶段王一博更接近于一位真正的演员了。
《无名》《长空之王》《热烈》
从“文盲”到“b boy”
春节期间《无名》上映,很多抱着悬疑谍战商业片预期去电影院的观众,被非线性叙事的剧情搞得一头雾水。虽然这是导演程耳的独特风格,但确实很难被春节档的观众买单。在影片本身争议就很大的情况下,还要加上流量明星王一博,简直是难上加难。
抛开春节档流量明星粉丝大战的纷争,单看王一博的表演,也不足以支撑起叶先生这一角色在设定上的复杂性。偶像剧的演法是以帅为主,冷漠且自信,浮皮潦草地做做表情和动作就可以,但《无名》的叶先生是在凶险的环境里背负重任、独身前行的卧底,角色本身就对演员的表演层次有很高的要求。
很明显王一博没怎么做到。与王队长(王传君饰)的对手戏中,王一博的表情表意不明;与方小姐(张婧怡饰)的你来我往中神情稍有变化,但仔细一看还是不知道那些变化指向什么;跟梁朝伟的打戏看得出来用力了,但到了文戏的部分又显得用力过猛、表演痕迹很重。
归根结底,叶先生这个角色和王一博的适配度太低,当时的王一博还没到能演好这种角色的阶段。而到了《长空之王》中,雷宇一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又到了顶峰,甚至分不清剧作上给雷宇既能飞又能搞数据研究、其他技术部门都没他那么有用的设定,到底是在帮王一博还是害他——王一博只能继续偶像剧的演法。
在这两部本身就很难让普通观众满意的电影里,王一博是扛骂的主力军。但拆开来看,演员只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在合理好看的剧情中融进去,谁演都一样。只要片子看得过去,观众就不会特意去网上骂演员,所以在《无名》和《长空之王》时期挨骂的王一博,表演一般还在其次,挑剧本的能力才是最糟糕的。
《热烈》就完全不同。一年前,导演大鹏就在微博之夜的采访中公开表示,影片是为王一博量身定制的,“先有了一博,才有了《热烈》。”而今年在映前,澎湃新闻的报道里,大鹏又表示,前期走访了大量breaking的舞者,大家都一致认为“陈烁”一角最适合的演员是王一博。“因为这件事我去找了一博,这个点也打动了他,听到我说出很多的舞者回答出他的名字,他自己很激动的,这也变成了他的动力。”
看过《热烈》后可以发现,陈烁真的很适合王一博。首先,这个角色的人物设定很简单,一个爱跳舞、可以为了跳舞付出所有努力的大男孩,这与王一博的个人爱好、特长和成长轨迹都十分吻合。
在公开采访中,王一博曾表示,初二那年暑假,除了跳舞似乎再没做别的事。“特别酷、特别帅,就想学舞蹈。学了之后感觉很拽啊,然后就一直学下去了,就越跳越开心,停不住了,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跳。”之后成为练习生也从未停止跳舞,参加街舞综艺、站上舞台才能释放真正的个人魅力,这些是王一博成为“陈烁”的先天优势。
其次,《热烈》的剧作层面也很保护王一博。陈烁一角的文戏部分相对黄渤出演的教练要轻很多,没有背负沉重的过往,只是一边拼命打工帮家里还钱,一边坚定地跳舞——文戏靠黄渤,“舞戏”靠王一博,老戏骨搭配流量小生的套路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因此,需要演员有文化、表演有层次、对文戏理解深入再深入等等,原本是王一博的短板部分,在《热烈》里被巧妙地规避了,王一博只需要发挥擅长的部分,好好跳舞,观众好感度就会直线飙升——遇到《热烈》的王一博,终于开始少说话、多跳舞,从“文盲”的讽刺里出走。
偶像上银幕,没那么好混了
流量明星闯进大银幕早就不新鲜了,之所以普通观众对爱豆演电影保持警惕,是因为早年间这一模式消耗了太多人的信任。
几年前影视行业处在资本蜜月期,热钱涌动,只要做个漂亮的PPT,有流量明星出演,一部电影就很容易拿到投资。当时基于流量明星的票房保障能力,片方给到他们的片酬水涨船高,所以在那个阶段,对于流量明星来说,片酬是核心吸引力,即使不会演戏、剧本也不行,依然可以“勇闯大银幕”。
但这样的模式有着很明显的隐患,当大部分投资注入到明星片酬和IP版权这两个生产环节中之后,几乎没有多少项目会把足够的资源和精力留给打磨作品的品质了,烂片成了这种模式下必然的结果——烂片折磨观众,让观众对“有IP”和“有流量”的电影留下了极其负面的印象,时间久了观众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流量明星出演的大概率是烂片,观众对这一模式不买单了。
旧模式失效,新模式就要诞生。
首先是演员层面,无形的“鄙视链”让电影成为了流量明星们最需要啃下来的“硬骨头”。由于电影画幅更大,对演员特写镜头的表现要求更高,对试图证明自身演技的流量明星来说,是最有力的说明。加之票房数据比起剧集播放量而言水分更低,可受粉丝操控空间更小,更能代表大众化的评价,因此一部票房与口碑兼具的电影,将成为流量明星转型道路上最坚实的实绩。
所以流量开始挑剧本、打磨演技,在偶像丛生的年代,没有谁可以一直火下去,要留住粉丝、争夺粉丝,不可能一直“好看”就行,偶像需要好好当演员、出作品来稳固地位。
其次是电影层面,相比于泡沫时期片方单纯对流量明星票房吸引力的利用,如今的导演们也开始学会怎么真正地“使用”流量明星。《少年的你》让易烊千玺成为流量中最顶流的电影咖,李玉的《断·桥》给了王俊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银幕印象,《人生大事》让朱一龙拿到“影帝”——在导演能力和剧作层面,让一个偶像看起来更有演技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难。
《少年的你》 《断·桥》 《人生大事》
结果是,流量明星更认真地演戏了,导演们也逐渐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流量”了,从单纯的互相利用到形成更紧密的互相需要关系,这次大鹏用对了王一博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与普通演员不同的是,流量明星出演电影的恶评很多时候并不来自于普通的电影观众,同档期内容不得两位大明星,一位偶像被攻击后粉丝就要去找对家开骂,双方都陷入口碑低估,无休止地攻击、报复,而观众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基本只是看个热闹。
在这个层面,作为公众人物要证明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就像王一博无法也没必要回应说“我不是文盲”,过去的骂声在现阶段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舆论在作品面前是很苍白的,“沉默的大多数”观众不会在意谁是谁的偶像,所以只要一直输出作品,不管是跳舞还是电影,所有声音都会过去。
当年周迅刚出道,演了很多与自身气质贴合的文艺片,也曾经被批评“没文化”,很多评论认为她是因为碰到为她的灵气而量身打造的剧本,才成为一线女演员,这么多年过去,周迅还是从作品和不同的角色里证明了自己。
而流量小生王一博在“三部定乾坤”之后,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作品去给“王一博到底会不会演戏”一个明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