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 |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tc 2022-6-13 97

为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旅游业改革创新亮点和辉煌发展成就,生动呈现文化旅游发展带给百姓、游客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旅游全媒体平台推出“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征集相关作品。

即日起,人民旅游微信公众号将对优秀征文进行选登。本期刊出第48期《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文、图/田鸿“入馆有亲切感,参观有震撼感,离馆有自豪感。”凡是到过湖南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1945年4月,日军发起以摧毁芷江机场为目的,企图打通西南大通道的湘西会战,也称芷江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同年8月21日,日军代表今井武夫飞抵芷江七里桥,代表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备忘录。芷江因此从湘西边陲小城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一座英雄之城、胜利之城、和平之城。

走进受降纪念馆,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受降纪念坊。为了纪念“芷江受降”,1947年,芷江在受降原址修建了华夏大地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标志性建筑物——受降纪念坊。

纪念坊朝东而建,为三门四柱牌坊式建筑,呈“血”字造型,寓意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是3500万中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警示后人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受降典礼会场旧址,展示着受降典礼会场使用过的唯一一张保存下来的印有铭文的办公桌。桌子正面中间抽屉面板上部有火印铭文两排“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卅四年八月廿一日于芷江”。办公桌虽然普通,但很珍贵,在不经意间把人们拉回到中国人民迎接胜利、见证胜利、欢庆胜利的历史时刻。

芷江县政府、芷江人民把受降历史转化为前进动力,一代又一代担负起了传承发扬抗战精神、和平精神的重任。

1985年,芷江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经过多年的扩建和提质改造,纪念馆占地面积从最初12亩发展到现在60多亩,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

主题展览《胜利的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芷江受降史实陈列》,分为“胜利的见证”“历史选择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全国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5个展厅,展出文献图片资料2000多幅、实物1700多件,被誉为国内首家“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

受降纪念馆内最为珍贵的文物,是一段当年日军受降的20多分钟黑白原始视频和反映当年中国抗战的200多张历史照片,两者是对整个抗日战争史料的重要补充。

2014年7月7日,日军受降原始视频《芷江受降——降使今井》首次向全球公布。

2015年4月17日,美国飞虎队援华老兵约瑟夫·德捐赠的223张反映当年中国抗战的历史照片首次对外公布,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芷江把抗战文化升华为和平文化,每隔几年举办一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设和平旅游、研学教育,将和平文化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倡导“政通人和”“公平办事、心态平和”“清廉城市”等廉政理念,新建以“和平”命名的酒店、街道、景点等城市设施,成为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首个国际和平城市,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铭记历史、庆祝胜利的重要纪念地。

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如今,来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的游客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自由行、旅行社出行人数稳定增长,每年接待自由行散客、旅行社团队游客近200万人次;二是中小学研学大军突起,每年接待研学旅行团队500多个近20万人次;三是党性教育需求在攀升,为湖南省以及周边超过700余个基层党组织,超过4万人次党性教育提供了平台。

漫步芷江,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浓郁的侗乡风情,丰富厚重的人文历史,无不让人感受到和平的美好,无不让人生出相同感受——政治清明,则国家强盛,民族强盛!征文要求在这里↓↓↓“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征文活动开始欢迎投稿!出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旅游责任编辑:宋盈莹编审:郭梁、赵慧主编:郭拴敏

声明 :人民旅游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联系电话:010-65363014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