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事件”火速发酵,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但有些人关注的点也是很迷。
由于涉事施暴男子被指身穿BOY LONDON短袖,且其标志性的大翅膀异常显眼,被大家一总结归类,品牌也跟着经历了一场网暴。
无事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BOY LONDON这波真的是实惨。
还有网友考古,发现吴某凡也穿过BOY LONDON,瞬间对品牌成见又加深了。
重新给BOY LONDON搞品牌定位:唐山烧烤店战袍、帮派战袍、坏男人标配、黑社会专服。
部分消费者因唐山事件,选择退掉BOY LONDON的衣服。还有部分,把自己以前买的衣服给丢了。还有很多人去旗舰店,问他们是否涉黑?“你没事吧?吃颗溜溜梅吧。”激烈的情绪已经无脑在直播间发泄了。人有一双手,伸开是创造,握紧是拳头。人有一张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BOY LONDON方回应称,坚决抵制暴力行为。有时候打败你的人并不是同行,就像打败方便面的可能是外卖一样。而打败BOY LONDON,可能是一顿烧烤。
当然,也有不少理智的网友,站出来为品牌发声。
还出主意希望品牌,能站出来危机公关,挽回一下品牌形象。
以前的BOY LONDON,是潮男潮女衣柜必备搭配;现在的BOY LONDON,变成了土潮文化的代表。
曾经盛况的潮牌鼻祖Boy London,究竟何时成为社会大哥的挚爱?也许只是购物网站上多看了一眼,烫金的Logo就从此印进了大哥心窝。
BOY LONDON创立于1976年主打街头潮流风格,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
创始人Stephane Raynor,曾是70年代朋克运动引领者。他在英国伦敦的国王路(King"s Road)开了第一家BOY的服饰店铺,此后几年内,这个不起眼的小店迅速成为了带领伦敦朋克场景的胜地。
根据Stephane的回忆,商铺成立初期,每个周末都有数百名朋克聚集在商店里。
“站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的年轻人们都快发疯了,于是找来警察阻止小伙们阻挡街道。在朋克骚乱中,我们的窗户都被砸了几次。”
在当时,BOY LONDON 不仅是一个品牌,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BOY LONDON那时品牌充满勇敢与坚强,不畏惧恐吓,成为英国的时尚标签,受到众多世界大牌明星的拥趸,当时最流行乐队CULTURE CLUB主歌手 Boy George 也是该品牌的设计师之一。
作为英伦街头时尚潮牌的鼻祖,曾是80年代音乐和服装文化的代名词,麦当娜、蕾哈娜、沃霍尔等各种时尚领军人物都曾是它的粉丝。
英国的《每日快报》、《太阳日报》也有大量刊登当时注明歌手和明星是其粉丝的报道及照片。
一切的转折除了创始人的出走,更多的是英版,韩版之争。1994年,为了开拓市场把商标转让给韩国宝成公司10年。那时,就有人调侃BOY LONDON已死,它被形象的称为”过继给韩国的伦敦男孩“
后来宝成公司经营不善,并且违约在破产前转让给韩国自然人金甲琪。由此发生了金甲琪恶意盗用商标及在中国大陆强注商标的行为。也就是在他们的营销操作下,有了我们对BOY LONDON的那些深刻印象。
伦敦街头不见男孩,中国街头泛滥成灾。
与英版相比,韩版衣服的版型更适合亚洲人,但其设计也更着重于突出金鹰的LOGO,努力将其做得夸张显眼。
而这个设计也成了后来很多人对这个牌子的第一印象——巨大的LOGO与经典标志,黑金配色等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品牌本身的朋克气质却因此折损了大半,失去了之前的潮流感。
万年不变的设计,“LOGO能做大一定不做小”“能用烫金绝对不用普通印花”“一百米开外必须得看到老鹰的标志”。
标志性的Logo和图案提高品牌的辨识度,也确实让它卖的不错。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类似口号化的Logo容易被模仿从而导致泛滥,而且年头久了会造成审美疲劳。
从小众到火爆再到泛滥成为大众品牌,“不潮了”才是致命伤。BOY LONDON没有与时代接轨的新概念与创意设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潮流影响力的衰退。
没把握住的潮流年轻人,这把可能还要丢失更多的“社会大哥”市场了。
对于“唐山事件当然要发声,要维护正义,但在品牌方太上纲上线就没必要了,就事论事就行了。
,,End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禁止商用
如涉及到侵权请公众号留言
我们将及时处理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文末点个“在看”呗推荐阅读
Virgil 遗作曝光
「你在死前想做什么?」
最当红设计师们「选秀」,英美时尚再“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