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南京迈上新台阶

tc 2022-7-22 118

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改革开放专场

今天(7月21日)上午,“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改革开放专场召开,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现场提问

十年来,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四方面看南京十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成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4个优化营商环政策文件,围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明确的18个一级指标,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减少办事递交材料,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019年、2020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南京市营商便利度排名均处于第一方阵。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南京市“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家服务日”等三项举措受到点赞。

栖霞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雨花台区首创“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江宁区推动营商环境政策持续升级,工程建设审批改革不断深化,“拿地即开工”常态化运行。

2021年制定《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将营商环境的经验成果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加以固化。

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举措》《“同心抗疫携企同行”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助企提振信心、共渡难关。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支持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建立健全产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作价出资(入股)等市场供应体系。

畅通劳动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对省内其他城市社保缴纳年限的累计认可。

●苏皖两省已签订“南京都市圈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框架合作协议”,制定《南京都市圈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

●签订《南京都市圈内专业技术资格和继续教育互认协议》,加速推动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和继续教育等证书都市圈内互认。

建立资本要素市场化联动机制

●南京获评第二批全国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主动对接上海科创板,积极利用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南京)等平台服务都市圈企业赴科创板上市融资,制定《南京都市圈金融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维护都市圈金融系统安全。

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配置

●在技术路线决策、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团队组建等方面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

●签署《南京都市圈技术转移联盟框架合作协议》《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合作协议》,大力鼓励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实施跨区域服务。

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

推动政府各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制定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完善数据共享开放评价指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发展新动能“去产能”

提前超额完成上级政府和部门下达的“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

“去库存”

实现了稳控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去杠杆”

推动非金融企业发行各类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守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降成本”

建立了全市降低企业成本推进工作网络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类收费优惠政策。

“补短板”

在现代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推进补短板重点项目。

大力发展新经济,积极培育新动能

锚定“2+2+2+X”创新型产业发展体系,聚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实施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扶持数字经济类独角兽、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建成“五个一”审批管理体系。

●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制改革深入推进。

●制定《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公共文化、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八个领域清晰界定市区两级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形成“1+8”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政策体系。

●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启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

●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统筹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等。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等文件,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深化各项重点改革任务,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引领数字市场开放和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步伐,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十年来,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开放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开放载体动能进一步释放;开放通道建设成效显著,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构建。三个“不断”展现南京开放型经济量质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85.3亿美元,十年跨越4个百亿级台阶。

结构更加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和民营企业全市占比分别达到近80%和40%,十年分别提高了21和18.6个百分点。

新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度获评省内唯一的商务部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十佳”城市。促进外贸优进优出获得省政府通报表彰,南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实现大跨越。

服贸试点卓有成效,自2016年2月以来南京开展了三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6条试点经验和3条实践案例被国务院通报并向全国复制推广,5个特色载体入选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服务外包全国领先,2018-2020年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二。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和14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树立“创新南京、服务全球”的良好形象。利用外资量质双升规模再创新高,2021年我市实际使用外资50.1亿美元,总量达到历史新高。

投资结构优化,十年间共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706个,LG新能源、福特研发中心等一批龙头大项目相继增资、投产。

外资总部集聚,累计获批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2家。截至2021年12月,共有1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投资设立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共计225家。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效明显对外投资拓展深化,十年间,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45亿美元。推动企业并购海外高端要素资源,围绕高新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并购成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之一。

承包工程全省第一,我市工程企业十年间新签工程合同额345.5亿美元,规模总量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在“一带一路”地区完成营业额全市占比超过半数,中材国际等企业承揽重点项目表现突出。开放平台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凸显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全市10家省级以上经开区创造了全市43%的经济总量、38%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的税收收入,完成了全市6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全市近六成的实际使用外资和近五成的外贸出口份额,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江宁经开区和南京经开区连续两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排名前十强,在2020年综合排名中分列第6、第9位。7家省级经开区在2020年度省级经开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实现争先进位,5家经开区进入全省前30强,为历年最好成绩。改革创新“试验田”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制度创新核心任务,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设立三年来,已累计形成15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31项和33项成果分别在全国、全省和全市复制推广。推出“海外仓离境融”“自贸协定一键式服务平台”等商务开放领域改革试点案例。

积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出开放领域20项应用场景试点措施,开展QFLP、QDLP试点促进资金双向跨境流动,深化知识产权、绿色低碳等“边界后”改革,成立全国首个专注研究DEPA等数字贸易规则的扬子江国际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研究院。

大力赋能“两城一中心”产业开放发展。出台生物医药企业开放创新发展“试点清单”制度,提高生物制品进出口通关和检验检疫便利化水平,生物制品进口审批时长缩减为1-3个工作日;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开展保税研发业务,促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跨区联动;持续争取金融开放试点,加大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开发。

着力形成“全域自贸”新格局,推动各板块与南京片区开展“一区一件事”重点项目联动,支持各板块运用QFLP、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自贸政策提升发展能级。开放发展“先导区”优势突出△2012年9月南京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十年来已形成以先进制造为基础,保税物流仓储和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全面发展新格局。

△2020年5月8日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截至2021年底,中心进出口总额列全省第3,跨境电商进口列全省第1。

△积极支持海关围绕“提效降费”推广通关改革。推进海关进一步精简监管证件数量和单证电子化,依托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一口受理、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开放通道建设不断拓展航空枢纽逐渐增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目前拥有T1、T2两座航站楼,旅客吞吐量2019年底正式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7×24小时通关保障,揽获2019年度亚太区机场服务质量四大奖项。截至目前,已恢复国际客运航线10条、国际货运航线3条。

水运开放持续扩大

十年间新增24个正式开放码头泊位,每周现有10班日韩近洋航线和65班沪甬外贸支线正常运行。

中欧班列稳定开行

2014年国际班列正式开行,八年累计发送891列40201车。2021年相继新开南京-荷兰蒂尔堡、南京-老挝万象线路,中老铁路已成为我市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共赢的黄金线路,目前开行规模和市场影响稳居长三角地区首位。在“十四五”期间,市商务局将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培育数字贸易新动能,全面提升开放通道、平台能级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到2025年,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贸易枢纽;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开放特征鲜明、国内国际循环高效衔接、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

十年来,市政务办从市政府派出机构到组成部门,逐步建立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运行机制,逐渐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参谋助手,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政务服务工作之路。十年“放管服”改革创新成果极具南京特色●启动实施“宁满意”工程,建立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打造了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政务”模式。

●深入推动减证便民、“跨省通办”,建设“宁企通”惠企政策平台,实施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四季”、推进“热线整合”,赋予“宁满意”品牌 “十个一”内涵,“宁满意”成为社会认可、全国有影响力的政务服务品牌,成为南京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承担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任务成为全国样板;

●率先颁发首张行业综合执业证、率先建成“不动产交易一体化平台”;

●全省率先开设网上“旗舰店”,率先实现“不见面”交易,率先打造热线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率先构建全市“二级机构、三级服务”代办服务体系,率先实施“一件事一次办”,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下一步,市政务办将深入推动简政放权,务实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突破提升,加快“宁满意”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和电子档案应用。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整体水平提升,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据悉,今年市政务办将重点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全力打造“材料简、环节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政务服务环境。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2019年8月获批设立,规划面积39.55平方公里,位于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范围内,形成了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设立近三年来,持续深化制度集成创新,着力服务区域开放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聚焦关键领域,差异化探索闯出新路。坚持目标导向,落实试验任务;狠抓制度创新,提炼经验案例;开展联动创新,促进“全域自贸”。

发挥制度先行先试优势,突出需求导向,着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数占全国10%,服务企业6000余家,实现融资196亿元。

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促进要素集聚,提升自贸便利水平。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服务人才便利流动。

最大化释放改革红利优势,回应市场关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征途已至新起点,不负韶华再出发

未来,南京将坚定不移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

谱写南京“强富美高”新篇章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现场直播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朱丽敏

●向人民汇报 | 打造强劲双引擎 秦淮夯实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新高地

●南京最新核酸采样点名单!

●成立外语志愿联盟  擦亮南京城市名片

●极美南京·向野而生丨看“漫天流萤”点亮南京的夜空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