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继汉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唐朝版图最大面积在唐高宗时期达到了1200万平方公里。
当然,唐朝1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唐军名将和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开疆拓土打出来的。在唐军的名将队伍里,就有一位名叫李靖的将领。李靖不仅在唐初统一战争,唐灭东突厥和吐谷浑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堪比霍去病、岳飞和戚继光的战术大师,中国历史上极其杰出的军事家。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这就得牵扯到李靖所写的著名兵书《卫公兵法》和《卫公兵法》所体现出的李靖的军事思想,以及李靖将军事思想在战场上的成功运用。
上图_ 《卫公兵法》全称为《大唐卫公李靖兵法》
什么是《卫公兵法》?
《卫公兵法》,全称为《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为唐朝著名军事家、开国将领李靖编写。原先《卫公兵法》是单独流传的,但到了北宋时期,《卫公兵法》就失传了。希望富国强兵的宋神宗对《卫公兵法》予以高度评价,宋神宗曾给枢密院下诏:“唐《李靖兵法》,世无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又官号名物与今称谓不同,武人将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枢密院检详官与王震、曾攸、王白、郭逢原等校正,分类解释,令之可行。”
但整个北宋时期,《卫公兵法》这部书籍都没能重新编成。到了清朝,汪宗沂根据散落在其他史书当中的线索,包括《通典》《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书籍引用《卫公兵法》的文章线索,编写《李卫公兵法辑本》三卷,成为后人了解李靖军事思想的直接材料。
上图_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
李靖为何成为堪比岳飞、戚继光和霍去病的战术大师?
何为战术大师?有自己独特的,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并总结成规律的经典战术。霍去病没有编纂兵书,但霍去病的骑兵战术是汉武帝时期骑兵作战的巅峰之作,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两次迂回匈奴后方偷袭敌军,在漠北大战中孤军前进千里全歼左贤王部7万大军,让霍去病成为汉军中懂得骑兵作战内涵规律的名将。
岳飞,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术大师。岳飞总结作战经验,率领的岳家军多次打败当时的金军骑兵,给金军将领兀术留下深刻印象。
戚继光,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多兵种作战大师,其编写的《纪要新书》《练兵纪实》《武备新书》等作品流传于世。戚继光改造发明各种火器、建造各种战车,让明军的水陆装备强于敌军。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成为明帝国抗击倭寇和日军的主要作战部队。
而李靖作为和上述军事家齐名的战术大师,编写的《卫公兵法》总结了唐军的军制编成、阵法战术等诸多细节,是李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根据自己的实战规律所总结出来的内容。除了《卫公兵法》,李靖还写了《六军镜》《阴符机》等兵书。相传李靖还写了《李卫公问对》流传到后世。
必须说明的是,《卫公兵法》等李靖所写的兵书总结的唐军战术都是唐军将领带领的2万部队为单位作战、行军和宿营的战术。
上图_ 李靖(571年-649年)
第一,李靖总结了唐军的整体编制和骑兵编制,骑兵占据全军的三分之一。李靖还根据作战的需要,对唐军官兵进行了其他的分类,将唐军作战部队分为跳荡兵和奇兵、弓箭手、弩手、马军等兵种。
唐军出征的时候,一个将军底下会有2万名士兵。而这2万士兵会编成7个“军”,每个军都有相应的作战任务。
在唐军将军率领的2万人中,战斗兵员14000人。其中骑兵有4000骑,约占唐军14000人战斗兵员的1/3。就数量比例来说,虽然和以重骑兵为中心的隋朝相比差别不算很大,但纵观中国历史,李靖指挥的骑兵的数量是相当高的。在进攻东突厥王庭定襄的战斗中,李靖亲自率领3000骑兵孤军深入,就说明唐军的骑兵作战在李靖的训练和带领下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反映出唐军骑兵是以轻快性、远距离攻击型的骑兵。
唐军还根据作战特点的不同分为跳荡兵和奇兵、弩手、弓箭手和马军。跳荡兵为用来对付敌军的主力突击部队。奇兵作为预备步兵,通常和骑兵混合编组,作为跳荡兵的后备力量展开反击,跳荡兵和奇兵各有2900人的编制。给跳荡兵和奇兵配合作战的还有2000人的弩手和2200人的弓箭手,可以从远距离进攻敌军。至于总兵力有4000人的马军,可能为配合唐军跳荡兵作战的骑兵主力部队,承担预备队的作用。6900人的辎重兵,承担后勤运输任务。
唐军的跳荡兵、奇兵、弓箭手、弩手和马军互相配合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团队。
上图_ 壁画中的唐军长弓
第二,李靖总结了唐军的阵法为以活用机动力为基础的阵法。
唐军步兵以50人编成一个队,为基本作战单位。一队步兵会在前后20步约30米的距离组成5列横队。队长立于最前方引领部队,其身后为旗手,旗手身后为护旗兵。其他士兵跟在护旗兵的后方分成5列,第一列有7人,第二列有8人,第三列有9人,第四列有10人,第五列有11人。这种楔形队形的战术被称为锥形阵,对突击敌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唐军步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攻击阵型。
唐军7个“军”的阵法总结,每个军战术队形各有不同。下面以中军为例介绍唐军的“军”战术,因为中军是唐军主帅将领亲自率领的部队。最有代表性。其他军的阵型和中军大体相同。
中军战斗正面有300米到450米,最前面为50人一队的弓弩手。进入近身肉搏战后会向后退。
弓弩手之后的队形是3层的步兵阵,最前列的3队共150人的步兵形成一个大队,大队三足鼎立非常稳固,组成前文提到的楔形阵型。中军以5个大队构成一个作战线,大队最前方的队伍为战锋队。后面为战队。
第2列以11个“驻队”排成一个横列,各队维持20步正面,纵深为5列步兵,属于薄长型号的横队。最后是作为预备队的10个“奇兵”队。
上图_ 唐朝军队
唐军七个军的阵型:
1.横阵,七个军一字排开,战斗正面宽度为2600米。
2.六花阵:6个军配置为前后2阵、左右1阵,形成完成的方阵,阵型从空中看像六瓣花,中军在最中心。
3.六花圆阵:6个军围绕圆周组成方阵,形成完整的圆形方阵。中心为中军。
4.雁形阵:7个军排成雁形,形状为八字或倒八字。
5.如果无法组成横阵,唐军组成2列3层的竖阵型。
上图_ 敦煌壁画中的唐军步兵
第三,李靖在阵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唐军步兵和骑兵的基本战法,并在实战中根据需要加以运用。
唐军步兵阵型的基本战术:
1.敌军距离唐军220米的时候,唐军弩手开始放箭。每个弩手有50支箭。
2.敌军距离唐军90米的时候,唐军弓箭手开始放箭。唐军弓弩手在敌军距离自身30米的时候停止射箭退到后方,弓手配置于唐军的驻队行列里,弩手放下弩持有近战兵器刀或棍备战。
3.近战开始后,战锋队、大队会冲上去和敌军展开激战,等到大队露出疲态的时候,部署在两侧的轻骑兵和驻队后方的奇兵(预备队)会冲上去和敌军展开激战。大队退到后方休息。等到骑兵和奇兵和敌人打得体力透支后,大队顶上去和敌军继续作战。
唐军驻队弓箭手给正面作战提供支持,弓箭手在阵型中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确保后方受伤人员重新休整。向前进攻的时候,每隔50米就停下来重新组织队形。
唐军骑兵战术:将突击能力较差的轻骑兵放在步兵部队的两侧,而不是让轻骑兵正面对抗敌军。李靖会让轻骑兵发挥其轻快的机动性,像一把匕首投入最需要的战场。
上图_ 唐朝时期的重骑兵
唐军骑兵战法的实际运用大致分为4类:
1. 轻骑兵长距离偷袭,参考战例为李靖亲自率领3000人的骑兵偷袭定襄,在定襄重创突厥王庭后。李靖又率领1万骑兵继续孤军深入追击突厥。颉利可汗跑到了阴山,唐军以苏定方为先锋,直接再次突袭突厥的大本营,斩杀突厥1万多人,缴获牛羊10万多只。
2. 骑兵追击战,李世民用得很多,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击溃10万敌军。但敌军阵亡人数较少,如果敌军撤退回去很容易重新组建部队反扑。为了彻底消灭敌军,李世民带领2000骑兵追击敌军,奔袭敌军大本营后迫使敌军逃兵无法回到大本营的城池。
李靖自己也在实践中运用骑兵追击战术,比如唐军追歼吐谷浑的战斗,吐谷浑伏允可汗采取焦土战术,把粮草烧光断绝唐军粮食。李靖采取孤军深入连续追击的战术,以李靖本人和李大亮、薛万均率领北路军,以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领南路军分头前进。唐军一路前进以缴获牛羊为食物补充体力。李靖的唐军北路军在牛心堆、赤水源两次打败吐谷浑部队。侯君集和李道宗的南路军深入荒原2000里,在青海兴海县打败吐谷浑军。
苏定方在唐军消灭西突厥的战斗中,连续追击西突厥部队。唐军从阿尔泰山进军,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伊犁河西边地区和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连续追击打败西突厥的军队唐军骑兵长距离追击战被苏定方玩到了极致。即便天降大雪,苏定方都没有停止追击。在金牙山打败西突厥后,唐军又在碎叶水打败西突厥。
上图_ 东西突厥
3. 迂回夹击战术,让步兵骑兵协同作战,步兵在正面冲击敌军,骑兵在侧后迂回夹击敌军。比如郭子仪和安史叛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激战,郭子仪以步兵在正面和敌军对抗,派出骑兵迂回包抄敌军,最后取得胜利。
4. 骑兵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线。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派出精锐骑兵切断了窦建德的补给线,敲响窦建德部队灭亡的丧钟。
总而言之,李靖亲自实践的唐军骑兵战术在苏定方这里得到了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并被唐军将领沿用多年。
唐军的这种战术很符合中国骑兵发展的特点,游牧民族轻快的骑兵机动性很强,步兵面对游牧民族机动性很强的骑兵往往不堪一击。李靖总结了霍去病将骑兵偷袭敌军的战术特点,总结出自己的骑兵偷袭敌军战术。骑兵不和敌人正面硬刚,而是选择敌人的要害部位展开偷袭。在李靖的指挥下,唐军骑兵就像一把匕首长驱直入,给敌人核心部位或要害部位以致命打击。
上图_ 唐朝骑兵
第四,李靖总结了唐军的行军和宿营的规章制度。
唐军七个军行军规章制度:唐军全军跟随右虞候军,按照右军、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左虞候军的顺序行军,各军分为骑兵队列和步兵队列。骑兵和步兵队列保持500米左右的间距。
向高地进军的时候,会派出4到5骑的骑兵在四周警戒。各个军都会派出骑兵在四周警戒。
右虞候军作为唐军的先头部队,负责侦察、道路维修、架桥、抢占渡口等作战,左虞候军为殿后部队,负责收容伤员回收器材。如果背向敌军行军,顺序会反过来,为右虞候军在前,左虞候军殿后。
唐军各军行军的规章制度:通过狭窄道路采用统行法行军战术,把“统”的战锋队部署在队伍的前方,后面为左右两个战队,接着是并列2个驻队。宽阔道路能容纳5支部队。
“统”队伍有6队300人,第一个队为战锋队,2和3队为战队、4和5队为驻队、第6队为辎重队伍。唐军行军的时候会由各军派出骑兵负责侦察警戒,各个警戒骑兵保持5里的距离。前后骑兵巡逻点必须在相互视线的范围内,用旗帜传递信息。
上图_ 唐军
唐军宿营为防御阵型,部队宿舍为圆形,环状防御阵型,兼顾住宿和预防敌军偷袭。唐军各军在帐篷外30米内设置警戒哨位,一旦爆发战斗,警戒哨位位于战斗既定位置不动。
距离宿营地3到5里处还有外侧的宿营警戒哨位,一旦有敌人来袭会发出警报。为了防备敌军从宿营地后方进攻,唐军还会在宿营地后方10里的地方派出骑兵来回巡逻。一旦宿营地遭到攻击,各个军营以大鼓传递情报,各军大营的主帅会亲自带兵救援。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能看出,李靖不仅自己总结了唐军的阵型、战术和行军宿营的规则,李靖总结的各类战术还被苏定方等唐军将领,包括李世民本人广泛运用,李靖成为了初唐到盛唐时期唐军的战术大师。其军事思想写成《卫公兵法》奠定李靖军事家的地位。李靖等诸多唐军将领一起开创了大唐的辉煌时代。
参考资料:[1]《兵战事典•中国中古篇》 (日)来村多加史 三联书店[2]《隋唐英雄•隋唐帝国世界战史》 宋毅 陕西人民出版社....................END....................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您“赞”、“在看”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