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今麦,烦心事最多的00后小花

tc 2022-7-31 57

​前几天是我入职五周年的日子,虽然上班已成习惯,但还是会忍不住会感慨一下。人嘛,总是热衷于过各种纪念日。好巧不巧我这段时间在看《少年派2》,我看这部剧的时候下意识把自己放在“过来人”的位置上,时不时走神想起刚实习的那会儿。剧中四个少年二十岁出头的状态和我那时候好像,没别的,就是乱,每天都乱糟糟的。第一个触动我的是林妙妙考研事件。剧中对这件事没有过多描写,只是说林妙妙看到人家都报了名,晕晕乎乎也去报了名,但其实根本没有想明白要不要考研,结果是全家人都知道她要考研,她却没迈进考研教室的大门。我大四那年跟林妙妙极像,班里一半同学都在准备考研,我也跟着报名,但我根本没想好到底是工作还是继续上学,只是觉得当别人问起“对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我能有一个非常靠谱的回答。那年我也没去考研现场,我爸妈至今都不知道这茬儿,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发出之后,他们应该知道了……放弃考研,林妙妙被职场上了一课又一课,每一个情节都很真实。林妙妙最先在江州电视台实习,每天拿着话筒问路人“你幸福吗?”她有点瞧不上这个议题,认为过于宏大无法撬开老百姓内心。瞧不上实习工作内容很正常,多数大四学生都自带一股清高傲气,认为自己一身价值无处施展,我当年便是如此,但很快挨了现实巴掌。林妙妙瞧不上电视台的街采议题,于是自己在一旁大谈特谈,时而自嘲时而吐槽,这一幕被另一个实习生录下来发给了领导。最终林妙妙收拾铺盖走人,她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明白,在职场中不能跟谁都掏心掏肺,对于同事要有边界感;同时要少说多做,对所做的工作也要有边界感,有些话不是一个员工可以讲的。林妙妙后来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实习,看到她第一天穿正装、踩高跟鞋的样子,我想到自己实习入职那天穿的那条别扭的连衣裙,走起路来都不知道该迈哪只腿。林妙妙的实习日常,几乎会让每一个“过来人”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比如面试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凸显自身价值,只好把简历上的信息背一遍,然而被领导很快喊咔,随后气氛陷入僵局。比如会从主观出发讲自身困难,根本不想“如何解决”这四个字。比如开会时讲一些自己不理解,误以为非常能撑场面的行话。我实习的时候很爱这样干,有一次领导问我真的懂那些词是什么意思吗,我尴尬地摇了摇头,然后领导送了我五个字:以后讲人话。比如会明白工作中无人情这个残酷现实。这一部分我详细点讲,很有代表性。林妙妙和男友吕佳维同在一家公司,区别为一个是实习生,一个是手握王牌项目的正式员工。谁知吕佳维看似正直,实则脚踏两条船,林妙妙发现真相后扇了吕佳维一巴掌。只是这一巴掌能缓解愤怒,放在工作中却毫无用处。吕佳维劈腿现场视频在网上发酵,顺带把林妙妙也推进了舆论漩涡,公司给林妙妙下了最后通牒,林妙妙红着眼眶问,为什么不处理吕佳维,这件事是他的错啊。老板告诉林妙妙,“我没有理由处理一个有价值的员工,想要我处理他,你得先证明你的价值远超于他”。一句话让刚入职场的林妙妙哑口无言。我理解她,是打心底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失望,心想我们从小就懂得要惩恶扬善,怎么这一套在长大后却不怎么管用了呢?以前我也不明白,工作很多年后才明白老板是没错的,在其位谋其政,于老板而言,要一个口碑清廉的员工不如留一个能创造价值的员工。林妙妙赌着一口气要做出有价值的内容,误打误撞第一期节目爆火,但她没有得到太多夸奖,反倒又被上了一课。林妙妙的搭档是钱三一,老板想要钱三一接受采访,为节目内容造势,林妙妙觉得不可以出卖朋友的情感和隐私,理直气壮地讲“我要尊重我朋友”,结果老板回她“但你没有尊重你的工作”。我猜林妙妙一定又有些搞不懂这个世界,在她看来一定是友情比天大。其实很多人刚入职场都是如此,干着干着就戒掉了工作中的七情六欲,越发现实起来,明白钱难挣那啥难吃,想要做出成绩,有一点至关重要——不能太考虑别人也不能太要脸。林妙妙很像我刚实习那会儿的状态,每天都在和世界进行价值观碰撞,一遍遍刷新自我认知,脑子里乱如麻,一会儿觉得人生无望,一会儿又亢奋不已。就连她的家庭生活都和我很像。剧中王胜男开始有更年期症状,易怒易多想,我妈那会儿也是如此,我初入职场她初入更年期,我只要一个电话没及时接,那边就连发四五条六十秒语音轮番质问。每每看到林妙妙皱着眉头徘徊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我都感到似曾相识,是的,二十岁出头用一个“乱”字便可以做总结。其他三位的境遇也很真实,真实之处是……也都不怎么顺利。钱三一,原本是泛着金光的清华学霸,结果在国外做交换生的时候目睹导师自杀,随之整个人消沉郁郁寡欢起来。我一直坚持,部分学霸的良好心理素质仅限于学习与考试之中,由于他们的精力大多放在学术上,导致他们面对人世间也习惯性用单纯简单的心态面对,可人世间充满了意料之外。所以很多顶尖学霸会因为一个巨大冲击坠落低谷,又或许因为他们远超于普通人,所以老天给他们发的试卷都更难一层,我们要面对的是平凡职场与家庭,而他们要面对的是真实自我。剧中的钱三一便是如此。他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一直在和自我做对抗,这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江天昊呢,从高中便致力于创业,上了大学更要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没有可以轻松胜任的老板。我总觉得江天昊比其他三位的疲惫感更重,后来想想其实蛮合理,他不仅要顾着自己的餐厅,还得顾着手下的员工。关键是他创业坎坷,第一集就在发愁房租、装修费用、员工工资……江天昊经常被催债,这个催完那个催,催到后来他只要一接电话,他手下的小昭就习惯性问一句“是不是又有人催债了?”我不觉得江天昊选择的这条路相对来说更好走。二十出头的年纪,不是谁都可以扛得住经济压力的。我当年刚到北京,因为发愁押一付三的房租,直接高烧了三四天。特别是经济压力会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插曲,比如还不上钱被人泼脏水。看到这一幕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很简单,如果是我,指定崩溃了。创业需要胆魄,得在哪儿摔倒在哪儿爬起来。江天昊开了餐馆还想要涉足剧本杀行业。创业还需要把自己的面子放低放低再放低,而我们的二十岁,是最心高气傲的年纪。我有时候打心底心疼江天昊,要发愁自己的小餐馆,时不时要摆摊开展快餐业务线,还得见天求爷爷告奶奶为剧本杀事业谋出路。简单来说,他是剧中当孙子当的最多的人。可是“当孙子”也不见得快速见效,江天昊一筹莫展的时刻更多。江天昊身上的搞笑梗很多,但我也发现他是喝酒喝得最多的那一个。每天看似乐乐呵呵的,其实心里装着一麻袋烦心事。邓小琪是四个人中家境最好的那个,娇滴滴的富家女,但剧本很写实,写出了老天对大多数人的二十岁一视同仁。坦白讲邓小琪这一部分也让人很有共鸣,这是一个“原本……却”的故事。邓小琪当年如愿上了中戏,在江州算是不错的出路,可她去了北京进入中戏,发现自己并非是最优秀的那个。人啊,不怕别人比自己漂亮,怕的是别人比自己漂亮还比自己有天赋。这就是邓小琪的境遇。她想留在北京,可北京藏龙卧虎,比她优秀的人大有人在。于是邓小琪心想不如退一步,回江州发展。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原本……却”。邓小琪原本以为自己在江州会混得风生水起,却没想到回到江州的日子并没有很好过。她虽然是中戏出身,但放在话剧团却不是最出挑的,进团第一天就被归类为“平平无奇”那一范畴。以为自己的演技会得到赏识,然而被评价一无是处。邓小琪回江州是认为可以更顺利、更多选择,结果还是被选择,一个中戏出身的专业演员,最终只能演边缘角色。最让人产生落差的是无形之中的对比。邓小琪的演艺事业一筹莫展,她男朋友的演艺事业倒是顺风顺水,二十岁出头很难去平衡这种落差,只会越发慌乱。邓小琪有一句台词很真实,她说突然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对,感觉什么都不会做了。他们四个除了要面对现实的鞭打,还要面对爱情,但二十啷当岁,谁懂什么是爱情呢,大家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人幸运一点蹚对了,有的人则要多费一点力气。我看剧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四个没有在《少年派1》那么爱笑了,又突然想到自己刚来北京实习的时候,加了三个星期的班终于有时间和朋友去798玩,拍照的时候朋友说“你笑一笑呀”,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脸是僵的。离开学校走入社会,我们总是没办法淡定自若,我们总是慌张的、急促的、不知所措的。现在想想,那好像是我们第一次面对真正的人生变化。上学时只是考虑到底要不要逃课,工作后却要思索自己是在上班还是在下地狱。四个人之间的氛围变化,我想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以前大家聚在一起是嘻嘻哈哈,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是吐槽老板;以前轻而易举就能凑一个局,现在心烦的时候竟找不到人说话;以前觉得大家都很悠闲,日常不过是吃喝玩乐,现在才发现大家各有各的烦心事,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和工作奔命;《少年派2》有种神奇体质,我追剧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复盘自己初入职场那几年。我有时候会沉进去,那种感觉很复杂——“啊,原来我不知不觉走到了这里”;有时候会很想抱抱自己,特别是看到林妙妙一边吃外卖一边加班,想到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有时候还不舍得点特别贵的外卖,发现一家物美价廉的店能吃一个月。记得《少年派1》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林妙妙和江天昊送钱三一、邓小琪去北京上大学,回来后只剩林妙妙和江天昊两个人,他们走在宽阔的街道上,然后镜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我当时看完最后一集难过很久,觉得自己离高中生活也越来越远了。到了《少年派2》我有一样的感受,它让我想起很多往事细节,继而产生不舍,我不想让这部剧很快结局,我想跟着他们再感受一下总在摔跤又总有勇气的二十岁。可能是一种陪伴吧,几个少年陪着我们重温了一下学生时代,重温了一下刚刚步入社会的样子。我总是希望他们可以陪我再久一点的。是他们的少年派,让我想起自己的少年派。

·END·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一个“在看”!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