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醒

tc 2022-8-1 83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攀升,我国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且我市正处“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适宜蚊虫、蜱虫孳生,细菌繁殖。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继续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同时,还应重点做好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以及高温中暑的防控工作,强化防蚊、防蜱,谨防叮咬致病。暑假期间还应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预防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一、新冠肺炎受境外、国内其他地区疫情影响,我市持续存在新冠肺炎输入风险。我市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均较高,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出入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时应坚持规范佩戴口罩,积极配合做好查码扫场所码工作,同时,做好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相关防控措施。

此外,还应:1.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2.少聚集。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3.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4.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5.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风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6.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

7.及时就医。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务必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发病前7天旅居史,以及与有发热等症状人员的接触史等。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8.密切关注官方媒体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动态。尽量避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区,非必要不离境。若近7天到过高中低风险区,以及与发布的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有时空交集的人员,务必主动向所在社区或单位报备,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9.全程接种疫苗。适龄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要尽快接种,没有全程接种的要尽快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已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的人群,尽快接种加强针。

10.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照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安排,结合本人实际,选择合适时间,错时前往就近采样点采样。采样时务必有序排队,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个人防护。二、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指经消化道传播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较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多发生于夏秋季节。预防小贴士:1.勤洗手。工作学习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勤洗手。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海螺丝、贝壳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前要煮熟蒸透。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要及时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有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 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三、食源性疾病高温天气有利于细菌繁殖,食品腐败变质速度加快,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在每年的7月至9月是我市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节。餐馆、食堂等集体供餐单位和家庭都应注意卫生状况。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未来一个月雨水较多,存在采野蘑菇误食中毒风险。

1.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的小贴示:①选择安全放心原料,不吃卫生隐患食物。

②做好器具生熟标识,生熟食材分开存放。

③减少生食或半生食,肉蛋奶鱼烧熟煮透。

④进食完毕迅速冷却,冰箱并不完全保险。

⑤注意通风防虫防鼠,保持手和环境清洁。

⑥选择正规就餐场所,不吃路边流动摊点。

⑦饮食清淡食不过量,保护肠道预防疾病。

2.预防毒蘑菇中毒小贴士:①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②不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

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④不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四、高温中暑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预防小贴士:1.少喝热水,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此类食物会增加人体内的热量,造成额外的负担。

2.多喝温开水,运动后适量补充淡盐水。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食用盐片。

3.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暴晒,不要呆在日晒强烈的地方,如广场、海滩。

4.给自己及孩子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5.不要将婴幼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好的车内。

6.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十滴水等。

五、蚊媒传染病夏季气温高、降水多,蚊虫发育速度快,蚊媒密度高,若被叮咬可存在患上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市民应提防蚊虫叮咬致病。

1.我市常见的蚊种及传播的疾病我市常见蚊种有五种,分别是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其中白纹伊蚊可传播登革热,中华按蚊可传播疟疾,三带喙库蚊可传播乙脑。2.防蚊、灭蚊高招①清除家庭中不同类型的积水,一时不能清除的可放入少许食盐。

②安装好纱门、纱窗,可以在纱门、纱窗上涂长效的杀虫剂。

③使用蚊帐。

④使用蚊香、驱蚊剂、电蚊拍、喷射剂。

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蜱类(俗称“草吧唧”、“牛吧唧”等)传播的病毒疾病。在感染病毒后,病人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可达40℃以上,有时发热可持续10天以上,并会出现头晕、头痛、全身瘀点瘀斑、浑身无力、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目前我市正直适宜蜱虫生长繁殖季节,市民应提防叮咬致病。预防小贴士①进入草地、树林尽量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衣物最好穿浅色,便于及时发现附着的蜱虫。

②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 

③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要注意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④回家后检查身体和衣物,清理可能附着的蜱虫。

⑤发现蜱叮咬,如果就近有医院的话,强烈建议去医院处理,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由医生处理,如果离医院和诊所较远,可以进行自救。建议用尖头小镊子稳定、压力均匀的向上提拉,缓慢的把蜱取出,扭转或猛力拉动蜱可能会导致蜱的口器残留在皮肤中。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头慢慢施压把蜱拉出。

⑥蜱虫也会聚集在在牛、羊、猫、狗、老鼠的身上,接触这些动物时,也要注意不被动物身上的蜱咬伤。

⑦一月内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来源:大连疾控(dl_jbyfkzzx)

编辑:姜雯欣

责任编辑:张一蕾   值班主编:张莉热点新闻推荐大连警方发布最新通告没想到他竟然…事发大连一水果店大连人注意!28日起停止7月24日乘坐这趟列车的乘客,请报备一高校声明:将严肃处理!知名女艺人道歉刚刚,知名男艺人道歉!安倍晋三遭枪击,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辽宁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政策扩散提醒⬇️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