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羊爸爸”↑关注我们七夕,又称乞巧节。小时候以为这天只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后来学了些传统文化,才知道“乞巧”这个名字,原来还包含了自古以来女孩子们对于美好和心灵手巧的向往。按照传统,女孩子们会在这天傍晚,对着朗朗明月摆上拜月台,弄上三五巧果点心,聊着天赏着月,把心里的祈愿化作美好的形式,愿聪慧巧思,所得皆所愿。小时候的七夕,我总能吃到外婆做的巧果。外婆做巧果的方式是跟别人学的,不加一滴水,全部用玉米油和鸡蛋液和面。她过去是个支援边疆的老党员,援疆的地方叫霍尔果斯,缺水缺粮,能吃上鸡蛋、白糖、油和面做的巧果,就是很难得的事了。而那时我对于这种难得的吃食,总是好奇又兴奋。我问外婆:什么是巧果?她说,是吃了可以让你变聪明灵巧的。外婆把做巧果的方法教给了妈妈,妈妈也教给了我。自从女儿小禾苗出生后,每年七夕,我们都不会错过这个摆拜月台、吃巧果的仪式感。但我给女儿做的,却没有沿用外婆的方法。老式做法虽然好吃,却偏腻了些。对禾苗这一代的孩子来说,平时好吃好喝的都不缺,过节就不要弄得太甜腻、不好消化了。巧果主要是小麦粉和面,七夕虽已近秋,但还在大暑节气,夏季养心,小麦面甘,温,入心、脾、肾经,养心安神,除烦补虚,养肠胃,增强气力,每道看似不起眼的传统节日小食,其实都蕴含了养生理念。七夕巧果配料:小麦粉300g、温水140g、糖30g、酵母5g做法:1. 把糖加入面粉,用温水溶解酵母,分多次倒入面粉中,揉成均匀的面团。2. 盖上保鲜膜室温醒发一小时,醒发好的面团拿出来用手揉匀。 3. 揉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长条,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剂子,放进模具里,用手指按压均匀,最后使劲磕出来。4.盖上干布醒发一刻钟后,放入烤箱185度预热,烤十分钟。也可以放在平底锅中烘焙。每次做巧果都会让我想起儿时,盛夏夜晚,和表姐外婆一起聊天摆桌吃巧果,一边驱赶蚊蝇,一边嬉笑逗闹,那近秋的光景。轻罗小扇,和对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懵懂,是童年最初对美好的向往。除了巧果,拜月台上还会放上“五子”,就是桂圆,红枣、花生、瓜子、榛子。其中花生补脾润肺,《本草求真》说它:入脾、肺。润肺,和胃,补中益气。榛子开胃调中,《开宝本草》记载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加上瓜子,健胃、利肺、润肠,现代医学说瓜子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可以降血压,血脂等。这三种果仁,都有补脾润肺,补中益气的作用,在七夕这个夏秋交接的节点,补脾的同时,顺便养了金秋之气,培土生金,为即将到来的立秋做好准备。加上红枣桂圆补脾养血,养心安神,本就是日常适合女生补气血的单品。现在想来,这份乞巧的传统果品,竟也是对女儿们气血充盈的祈愿,一个气血充盈的身体,才会带来心灵手巧吧。但是这些果仁都比较甜腻,油脂也高,对于现代并不缺营养的人来说,不适合吃太多,如果有积食,舌苔厚腻,还是少吃。消化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或大人,可以把它们每种放上几克,熬上一锅糖水,加糖或者不加糖都别有一番风味。只喝汤,不吃果仁,也可以补到。快立秋了,今年江浙格外的热,终于熬过了酷热盛夏,夏秋交接之时,再看这传统节日,除了人们那份向往美好的心愿以外,还有一份对秋满结果的期待吧。最后借着乞巧的名头,在这里祝愿天下的女儿们,气血充盈,聪慧灵巧。作者简介:禾小苗,90后中医粉,6岁孩子妈妈,热爱传统文化,践行中医育儿,非常喜欢研究中医辨证思维。愿余生,将中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文、图 | 禾小苗编辑 | 小雅插画 | 茉莉红&阿赖耶识校对 | 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