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评估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看谁,当然要看肾功能。那判断肾功能的是好是坏,又要看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或者指标来反应?
肾小球滤过率算是比较公正的一项指标,一般把肾功能分为5期,第1期为滤过率大于90,为正常阶段,已经确诊肾炎则为炎症反应早期阶段。第5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达到尿毒症阶段,此时剩余肾功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肾病从1期到5期之间,肾功能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尿毒症风险降到最低?
有些肾友说把肌酐降下来。肌酐是反应肾功能的一项指标,但单纯降肌酐值,对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也有限,且降下来不是目的,长期保持不升高才是关键。
远离尿毒症,有三个方面不得不重视!这些因素更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如果你正好处在这个肾病时期,就必须重视起来。肾病早中期:不能放过蛋白尿、高血压多数类型肾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直接关系。尿蛋白持续漏出,会不断损坏完好的肾小球,加剧受损肾小球的纤维化,从而加速肾功能的进展,引起肾衰竭。
肾病早期就要重视降低尿蛋白水平,及时进行炎症反应的控制。尚处于早期的肾病多处尿蛋白可以转阴,已发展到中期阶段或病理类型较差的肾病,尿蛋白维持在0.5g/天以下最为理想。
高血压是肾病中期典型的症状,虽比尿蛋白晚出现,但危害性却不比尿蛋白低,同样会影响肾病的预后。血压水平目前最为理想的是维持在130/80以下,长期可以看到对肾功能的益处。
沙坦类或普利类药,对同时有尿蛋白、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是首选。可以在控制肾脏炎症的同时,改善肾小球内高压的情况,起到双重护肾作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常用方法更适用于具有顽固性大量尿蛋白的患者。肾病中晚期:别忘了防范这些并发症已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除了考虑肾功能的修复问题,还有一点是并发症的预防。有些并发症来得快且危害大,需提前做好防范。
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钙磷紊乱、血钾升高比较典型,还有代谢性酸中毒、促红生成素生成减少诱发贫血等,都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快,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会更高。
目前比较理想的是针对这些并发症都有对应的靶向药,且可以做到提前预防。
调节钙磷代谢紊乱,可以选择钙磷结合剂,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结合,调节血磷、血钙的平衡。
血钾升高后,一方面没有透析的患者可服用利尿剂,促进钾离子排出,另一方面补充体液,促进钾离子在细胞内的转移。可以补充注射氯化钙、碳酸氢钠、葡萄糖液体,减轻血钾浓度,同时保护好心肌功能。
对于血磷、血钾高的患者,均需注意低磷、低钾饮食。含磷高的食物包括一些加工食品主要是含添加剂比较多的食物,如饮料、还有零食类如加工后的糖果、干果。日常食物含磷偏高一点的有动物内脏、鸡蛋、牛奶、菌菇类及豆类。
含钾高的食物蔬菜也包括菌菇类及豆类,此外水果中枣、香蕉、柑橘等食物需要少吃点。
定期检查血生化,监测电解质的情况是预防血磷代谢紊乱、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关键。别等着病症出现了再着急,其实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出现的。肾病早中期:心血管病是“沉默杀手”如果说尿蛋白、高血压等症状的出现会慢慢消耗肾功能,心血管病的发生对肾脏病的损害则是“一击致命”。
心血管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不用多说。那么,肾脏病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血肌酐超过150 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均会升高,尤其是本身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的患者。尿毒症患者的发病率最高,达到近30%左右。其他病理类型的肾病,发病率与患病年限、患者年龄及自身体质密切相关。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严格管理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其次纠正尿蛋白、贫血、高血钾症等症状的同时要关注心肾健康。然后定期监测心功能,重视日常对心脏的护理,保持良好情绪,劳逸结合等。肾友们若有具体问题需要解答,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微信x13084565046进入具体指导:
喜欢就点个“在看”
有问题还可以点
阅读原文进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