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朋医生在为群众进行把脉诊治。
谢国栋医生(右一)在手术中。
崔恩福医生在查房了解患者病情。
何谓医生?百科里面解释为钻研学习医学科学技术,挽救生命以治病为业的人。字面的意思读来终是平淡,那一袭白衣之下,一颗救死扶伤之心,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挽救生命的瞬间,才叫人动容。
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记者采访了电白区数名医生,他们大多是从业多年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也是电白区推选到市里参评的“好医生”。从他们的故事中,或许我们能窥见何谓“医者仁心”。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徐国泰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电白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生梁志朋:
“我们用心用情,他们也会信任我们”
8月15日临近下班,电白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梁志朋仍在诊室里忙着为病人查体、开单、开处方。这是他每天工作的常态。
然而,这并不是他最初梦想的工作场景。“小时候立志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稍大一点,看着亲人和别人忍受病痛,想帮助亲人,也帮助别人,最终决定学医。”2008年,梁志朋刚刚离开学校步入医生行列,父亲却因病离世。“自己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痛。
这种痛,刺激着他把自己变得更好。“教书错了下次可以改正,但医生面对的每一次诊治,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为了避免遗憾,梁志朋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每天提前30分钟到1个小时去到病房,也几乎是最迟离开病房的那个。他希望从每一天的工作中尽可能多地汲取养分,尽可能快地提升自己。
全力以赴 不负病患信任
2021年初,梁志朋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患者,因病情严重已经三进ICU。患者才24岁,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胸椎严重畸形,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极差。患者全身插满各种导管,呼吸也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心率快,血压低,多巴胺维持血压,生命体征不稳定,CT提示为白肺(注:表示肺功能已处于极差状态),医生判断其生存希望渺茫,很难抢救成功,而且抢救所花费的医药费比较昂贵,也会使患者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这时,患者父亲找到全科医学科主任和梁志朋,说哪怕还有一线希望,他也不想放弃。患者父亲的眼睛充满了泪水、无助,却又满怀渴望和对医生坚定的信任,令梁志朋触动极大,他想再试一次。再次开展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不断查阅文献,齐心协力制定精准治疗策略,完善管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病情而悬着的心自始至终不敢松懈,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两个多月与病魔的艰苦斗争,患者身上的管道被一条一条地拔除,精神也逐渐好转,身体逐渐康复,复查CT肺部病灶消失。最终,患者可自由下床活动,自主进食。
“能自由呼吸真好!”治愈出院那天,患者将内心难以表达的感激之情,凝聚成一句对生命极度渴望却又平凡的话语。他的父亲也哽咽了,不停地说:“谢谢,是你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你们。”
寻找更优方案 为病人做到更多
“当你真心对待他们,用心用情去帮助他们解除病痛,他们也会非常信任我们。这种信任关系,是我们大胆战胜病魔的动力和信心。”患者如此信任自己,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诊治方案?能不能为病人做到更多?也是梁志朋从业14年来在工作中一直在脑海深处不停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这个答案,出现在电白“0404”疫情中。当时梁志朋被选派担任电白区人民医院坡心镇“三区”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统筹“三区”医疗救治工作。“三区”实行严格管控,特殊人群的就诊往往成为难题。医疗救治组首先详细摸清了“三区”内特殊人群的情况,加强对孕妇、慢性病、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实行分类管理。梁志朋和同事还5次深入封控区为高血压患者刘奶奶诊治,8次进入管控区为老年患者诊治,为群众协调解决需求12次,上门提供医疗保障47人次,帮助患者买药3次,协助转入医院进一步处理7人次(其中两名孕妇),并进行电话跟踪随访138人次,出色地完成“三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受到群众好评。
这个答案,出现在500多公里以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2018年,根据粤桂协作框架协议,梁志朋被选为茂名市电白区第一批医疗帮扶专家组成员,前往对口帮扶的马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3个月。他没有丝毫犹豫,收拾好行当便告别亲友,一路向西。由于是短期支援,梁志朋非常珍惜工作的时间,初到马山,他便迅速调整状态,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这个答案,出现在梁志朋对全科医生的授课中。2020年7月起,梁志朋担任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教学主任,协助科教科负责全科医生日常培训工作,有序规范推进全科教学工作的落实,逐步提高和规范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水平。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人才580多人次;此外,全科教研室获得2020年度先进教研室。医院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于2021年4月在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培训班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医学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治病。这个答案并没有错。但关于这个问题,在美国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的墓志铭上,有一个更加耐人寻味的答案。“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句话的中文翻译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梁志朋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并将其作为医患关系的准绳,勉励着自己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去为患者治病,更要以亲人、朋友的心态去提供关心和关怀。
电白区中医院骨一科主治医师谢国栋:
“跟患者交朋友,把治疗当作交心的过程”
“在膝、肩关节镜手术这块,我们可以说是填补了电白的空白。”说这句话的时候,谢国栋一脸的自信。这位年仅34岁的骨科医生,是电白区中医院骨一科的主治医师。
“30—45岁,正是骨科医生的黄金年龄。”2016年,谢国栋从惠州某骨伤医院回到电白区中医院就职。2019年6月,他成功晋升为主治中医师,同时积极学习技术以及骨科创新技术的发展。同年12月,他到广东省中医院进修三个月学习关节镜技术,师承广东省青年名中医杨伟毅教授。学习期间,他虚心求教,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回到电白区中医院后,他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到具体工作中,成功开展膝关节镜技术治疗运动创伤、膝关节骨病等疾病,现在正逐渐开展更高难度的肩关节镜。
“之前电白这项技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目前我们的水平已经能够与市级持平。”谢国栋介绍,从2019年学成关节镜技术治疗到目前,他已成功开展膝、肩关节镜手术约200台。目前,骨一科每年所开展的手术也从以往的三四百台提升到1000多台,其中中医骨伤复位等多项技术与市级甚至省级接轨。
保持耐心获得病人信任
今年7月底,一名因中风而长期卧床导致严重压疮的患者转院至电白区中医院。此前,患者已辗转茂名多家医院,但因为病人脾气倔强、拒绝配合治疗等多方面因素,病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谢国栋获知情况后,先从患者的心态入手,鼓励他积极治疗。此外,在了解到患者喜欢看医书后,谢国栋在平时就以聊医书为话题,引导患者了解和接受治疗手段。就这样,谢国栋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在综合考量后,谢国栋决定运用清创、负压引流技术等多种方式对该名患者进行治疗。经过十几天的治疗,病人的疼痛明显缓解,目前已经可以办理出院了。
“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非常固执,在与他们交流时一定要采用迂回、委婉的方式,保持耐心。”谢国栋每天查房,既是为了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也是为了和患者增进关系,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排除思想上的误区,从身体到心理两个层面帮助患者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电白区基层卫生院医生陆续到中医院进修学习骨科知识,谢国栋也经常为基层医生讲课、传授骨科知识。口碑相传下,很多外地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很多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都挺感激的。”谢国栋说,“他们碰到亲人朋友遇到类似病情,都会推荐过来找我治疗。”
以换位思考对待患者
2021年9月,谢国栋去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参加支医工作,被分配到金秀县人民医院桐木院区开展工作。桐木院区占地面积小,楼房破旧,设备落后。在为期三个月的工作中,谢国栋专注于帮助该院区骨伤科提高骨科医疗诊疗服务。作为一名骨伤科主治医师,他在执业范围权限内,为该院区骨伤科开展了31台示范性手术。由于桐木院区手术室条件恶劣,他在该医院设备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了新的技术,比如肱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全髋关节置换后入路的手术方法,运用其床边DR机开展椎体成形术等三级以上的手术,真正将医疗技术带下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跟患者交朋友。”这是谢国栋接受记者采访时常说的词语。而无论是面对什么年龄段的患者,谢国栋都能以一种换位思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把治疗当作交心的过程。”这就是谢国栋的工作“法宝”。
不仅对待患者是这样,谢国栋的好脾气在同事中也是出了名的。同事说,无论是为病人看病,还是布置工作,无论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感觉谢国栋永远不会生气,脸上似乎永远都挂着微笑,甚至是“傻笑”。
正是因为对工作保持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心态,自到院以来,谢国栋不仅医术精进,工作也得到了院内的认可。2017年、2019年、2021年,他先后三次获得电白区中医院十佳员工称号。
“很多以前的患者跟我成了朋友,现在还经常相约出来喝茶。”谢国栋笑了笑,说医生是个苦差事,但即使再苦再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走下去。
霞洞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崔恩福
扎根镇级卫生院二十余载的“多面手”
“我目前主要开展门急诊、住院部的日常临床工作,还参与120院前急救等其他公卫任务,同时在医务科担任主任。”在霞洞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崔恩福是一个“多面手”。无论是住院部、门诊部,还是急诊室,经常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天都很忙,差不多就是睡在院里。”他笑着说。
保持平和态度 增强沟通技巧
崔恩福从事的全科疾病的诊断,与专科疾病不同,全科往往要求医师具备较广的知识范围。因为他们接诊的经常是未分化疾病的病人,所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这就需要他们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才能快速根据病人病症确定诊治方案,达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基层医疗服务。
霞洞镇卫生院因地处电白西北部山区,崔恩福所在的全科诊室,接待的大多是经受病痛折磨的老年患者。跟老年患者的沟通并不容易。一些患者听不懂诊治流程需要反复解释,甚至还会质疑医生水平。“这是基层医院的常态,我会保持平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人。况且,能把病人治好是一种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在接受采访时,崔恩福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比较平稳的语调。
这种平静的心态,帮助他脱离开嘈杂的诊治环境,让他得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中,沉着地解决很多诊治难题。
2020年,一名50多岁的患者因突发胸痛心闷到霞洞镇卫生院就诊,崔恩福经详细问诊病史及查体后怀疑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大,而且病情危重。心肌梗塞是致死率很高的严重疾病,死亡率在三成以上,一旦发病随时都会有休克和死亡的可能,需要尽快处理。但当时患者做的心电图检查提示为轻度心肌缺血改变,结果并不支持崔恩福的判断。患者和家属因此持怀疑态度,不情愿配合,但崔恩福坚定自己的想法,在他不断的劝说下,患者最终同意转院到茂名市人民医院就诊,果真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经治疗后转危为安,好转出院。这起病例,崔恩福以良好的预判能力和沟通技巧,成功挽救了一条生命。
当好“带头人”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崔恩福之所以会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源于小时候就确立的“医生梦”。
崔恩福小时候体弱,身体总容易出些小问题,跑诊所、医院也就是常有的事情。每次诊治,医生对这个听话的小孩总是非常细致耐心地照顾,也给崔恩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次下来,当医生帮助更多人的念头就此在崔恩福心底生根发芽。自2001年3月进入基层卫生院工作,崔恩福已经扎根基层医21年。2017年,他从电白区沙琅镇中心卫生院(电白区第三人民医院)调职到霞洞镇卫生院;2021年,崔恩福被任命为该院医务科主任,承担起提升全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任。
“相较大医院,镇里的卫生院条件比对落后,医疗水平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担任医务科主任后,崔恩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好技术“带头人”作用,自觉担负年轻医生的培训工作,用实际行动带出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我刚到这里的时候,院里最高职称为中级,数量也只有4个。现在已经有4个副高职称、5个中级职称。”崔恩福未来的目标,是能让霞洞镇卫生院每个科室有更多的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打造出一支高、中、低搭配更合理的高水平的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