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公布了2020年全国各县级单位的人口数量、结构以及家庭居住状况等多项指标,其中一项为户口登记地在外乡镇街道人口数据。
数据显示,有4个县域的省外流入人口超过70万人,远多于其他县域,分别是义乌、昆山、慈溪和晋江。这4个县级市刚好是全国4个城区人口超过100万、跻身大城市行列的县级市。
▶ 了解统计数据指标
《分县资料》公布了全国县级单位的人口数据,为更多的城市规模划分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与以往不同,此次《分县资料》提供了“城区人口”指标,覆盖了全部683个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及县级市)。
据悉,中国现行城市规模划分的标准,依据的是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该标准将城市按城区的常住人口划分为五档七类。
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就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跻身全国人口流动第一梯队的4个县级市,具体又有哪些魔力?
▶ 浙江义乌
“世界小商品之都”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商户云集。数据显示,义乌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88万人,占义乌常住人口比重高达47.3%,也就是说,大约每2人中,就有1人来自省外。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义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主要以小商品为特色来发展,而小商品的覆盖面比较强,不仅是全国,更拓展到全球去,能级的提升,集聚了大量商户。
▶ 江苏昆山
GDP连续18年居县域第一
昆山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78.3万人,位居第二,占昆山常住人口的37.4%。同时,昆山常住人口中,还有32.4万人来自省内其他县。两部分合计达到了110.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过半。
昆山市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GDP连续18年居县域第一。2021年年末,昆山拥有1个千亿级IT(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年生产计算机整机4529.10万台、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3380.20万台。
发达的产业基础上,昆山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此外,由于距离上海较近,昆山的外来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昆山。
▶ 浙江慈溪
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
慈溪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77.8万人,占慈溪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了42.5%,这一比重仅次于义乌。慈溪也被称为“家电之都”,与青岛、顺德并称为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
其中,2021年慈溪生产家用电风扇1467.84万台,增长36.9%;家用电热烘烤器具5111.85万台,增长9.2%;家用电热取暖器具1064.04万台,增长37.8%。今年慈溪取暖器出口尤其是出口到欧盟的大幅增长,引起广泛关注。
▶ 福建晋江
侨乡兴起实业集群
福建晋江的省外流入人口也超过了70万人。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在制鞋方面,涌现了安踏、361°、特步、鸿星尔克等一系列知名运动品牌。此外,在服装产业方面,晋江有七匹狼、柒牌、劲霸、九牧王等知名品牌,以及恒安这样的生活用纸龙头企业。
据晋江官方统计,2021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为2986.41亿元人民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四位。晋江已连续21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前十名,也持续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
▶ 其他流入县域的分布情况
义乌、昆山、慈溪、晋江之外,其他县域的省外流入人口均低于50万人。
从省外流入人口超过20万的21个县域来看,共有12个县域来自浙江,占比达到57%。
浙江之外,江苏有6个县域的省外流入人口超过20万人,全部来自苏南的苏州、无锡两市。
21个县域中有2个来自福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即晋江和石狮。石狮和晋江也是中国人口密度前两名的县域。
还有1个县域来自河北,即廊坊下辖的三河,这也是21个省外流入人口超过20万人的县域中,唯一一个来自北方地区的县域。
有媒体梳理发现,截至2020年,共有21个县域的省外流入人口超过20万人,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以上梳理的4个县级市。
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有哪些特征?
▶ 十年流动人口增加15439万人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八》(下称“报告”)指出,人口流动是当前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2012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2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4.9%,其中,流动人口达到3758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6.6%。
与2010年相比,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8万人,增长88.5%,流动人口增加15439万人,增长69.7%。
▶ 近年人口流动两大方向
从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海、沿江地区及内地城区集聚,东部地区人口持续增加,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
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了35.0%、12.0%和7.3%。上海、北京、广东、浙江4省(市)10年间人口密度增量均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上。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提到,从人口在全国空间布局来看,近年来人口流动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中部、西北、东北等地的人口向东南沿海集聚;另一个是在各省域内部,中小城市、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
▶ 就近城镇化成为更多选择
从流动距离来看,2020年,我国省内流动人口和省际流动人口分别为2.51亿人和1.25亿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15亿人和0.39亿人。
从增速来看,我国省内流动人口增幅高达85.7%,远高于跨省流动人口增幅(45.4%)。
牛凤瑞说,就近城镇化也是很多人的理性选择,成本比较低,离家乡比较近,照顾老人和小孩都比较方便。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武汉、成都、重庆、郑州、长沙、合肥、西安等中西部中心城市、强省会加快崛起,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就业和发展的空间很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这些城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
▶ 让市民从城市发展中获益
都说人口是反映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中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谁拥有更多的人口,谁便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
当然,还是那句话,衡量城市规模大小,并不能仅仅看人口数量,也离不开经济、科技、贸易、教育、交通、医疗等各领域综合实力的角度。那些还有待进阶的城市,需要对照排位靠前的城市“择其善者而从之”,全面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
城市之大,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实际感受上。让市民们从城市的发展“壮大”中获益,有追求人生远大理想和经营幸福家庭生活的充分条件,这才是一座城市的骄傲。
(综合来源:第一财经微信公众号、厦门日报、中新社、澎湃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等)
本期编辑:刘小燕 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