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9月30日电(记者邵美琦、金津秀)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75岁的金春燮老人虽然颈椎病很严重,站立超过十分钟就会感到眩晕,但还是很想去烈士陵园看看。
祭奠英雄、缅怀英烈。从2005年退休后,金春燮就主动开始为抗日英烈修碑立传。一座座树起的烈士纪念碑、一本本编纂的革命史料、一场场英雄事迹报告会……这样不辞辛苦的祭奠和缅怀,他已经坚持了17年。
金春燮还记得,有一年下乡途中,他见到了抗日英烈、中共东满地区特别委员会书记童长荣的墓——一个长满枯草的小土包。“童长荣远赴东北抗日,牺牲的时候只有27岁,不能连像样的纪念地都没有。”金春燮说,“我要为烈士修建墓碑,要让现在的孩子都能了解那段抗战的历史。”
金春燮在擦拭烈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从钻研历史、撰写碑文到采购石材、选址立碑,金春燮摸索着前行,既做设计,又干施工。为了选购材料,几百公里外的采石场,他跑了上百趟。为了撰写碑文,他翻阅大量史料,又请党史研究部门审核,字字斟酌。
金春燮为烈士修碑立传风雨无阻,即使生病的时候也从未耽误工期。
从第一座烈士纪念碑开始,到今年,他整整修了115座。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抗战故事,金春燮四处找人合作,绘制抗战画本、拍摄英烈传记片。
金春燮总有一种紧迫感。“汪清县长眠着600多位抗日将士,发生过100多场战斗,我做得还不够,还不够。”让他欣慰的是,他的故事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队伍不断壮大。
28岁的黄瑞琪是团队里的年轻成员,“跟着金老师在大山里走,我才知道熟悉的地方曾经发生过那么多热血的故事。”黄瑞琪说,她发挥自己画画的特长还原抗战的情景,通过主题画展传播红色故事。
54岁的刘德武从事建筑行业,只要是修建墓碑的活儿,他不挣钱也要带着工人去刻字、施工。爱好收藏的他还常常无偿捐献自己的“老物件儿”,为纪念馆增加资料。“金老师做的事让人尊重。”刘德武说。
在汪清县,红色教育在金春燮的带动下不断创新。全县几十所中小学都组建了英烈中队(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金春燮总说,和付出生命的烈士们相比,他的辛苦不算什么。当过兵的他心中有着对英雄崇高的敬意。当被问到还要坚持多久,他说:“直到我修不动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