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洁纯
今年,品质革命活动调研了50多家佛山企业,连线30多位外派员工,走读宁波、东莞后,最终聚焦制造出海,形成了《佛山制造海外设厂及供应链发展报告》。
在经过大半年的调研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佛山正在迎来“制造出海”的第四股浪潮。
我们梳理出了佛山海外设厂一条时间线,由四个节点组成:2008年前后,以美的为代表,人口红利见顶有关;2015年前后,以科达公司、东方精工为代表,这一时期也是佛山企业跨国并购的高峰;2018年前后,以标美、大自然等为代表。还有一个就是今年,海外投资正在火热进行中。
今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有三股佛山的力量正在领衔走出去:一是龙头企业在加快布局,美的今年要一口气新增5家海外新工厂;二是一批前两年受疫情影响,海外设厂步伐停滞的企业,像伊之密、伊戈尔、联塑都在今年加快恢复设厂;三是有一批中小企业正站在海外设厂的门口张望,他们对海外设厂的关注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佛山是观察中国制造业的入口。我们通过佛山看到,产业转移是不会停滞的,它是一个慢变量,它不是很激进地奔涌而来,但它正以比过去更快的速度进行中。
在这股浪潮下,我们发现了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东南亚的精益化现象。很多企业都忙着在东南亚的工厂做精益化,因为去的人多了,要素成本上涨太快了。要用精益化剪掉浪费。二是非洲的多元化现象。佛山企业到非洲的,业务特别多元,因为非洲原始而充满机遇,空白所以市场广阔,这背后都是机会。三是欧美的“逆行者”现象。在目前的情况下,佛山仍然有企业在开展跨国并购,而且还做得非常成功,如文灿压铸并购法国的百炼集团。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大家出海呢?主要是三股动力:
一是反脆弱:大气候下的新安全观。佛山有上市公司一位企业家,今年7月疫情后第一次出国,结果大客户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没有中国以外的第二工厂,这个订单就不给你了。”回来这位企业家马上启动马来西亚工厂的建设。这说明,现在的发展形势下,企业要有多节点、多“备胎”的思维,而海外设厂就是企业实现效率与安全并重的举措之一。
第二是反常规:小天气里的新成本论。企业每天要研究的就是成本,“走出去”的企业都有一个同样的观点:其实论综合生产制造成本最低就是中国了,但因为一叠加局部地区的关税成本,优势就出来了。
第三是反内卷:跳出红海的新市场观。很多时候,中小企业“走出去”就是为了活下去,就是向死而生。我们调研中就有一家摩托车企业,摩托车在国内的是夕阳行业,到非洲却成了朝阳行业。现在国内有很多行业产能过剩,这时候大家更要意识到,最大的市场不是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有时候跳出去,也是跳出红海。
总结起来,我们认为其实这三股动力都有一个共同激活的因素,就是客户,就像任正非说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就要到哪里。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出海做得好的,一定是本土化工作做得好。出海企业的本土化工作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管理的本土化。要敢用本地人,善用本地人。像大自然家居会举行拜师会,启动对员工为期3个月的手把手教学,惟合汽车专门引入年轻留学生来培养,本质上都是把当地人当资本,而不是低廉的成本,要通过帮助他们成长,培养本地人管理本地人,这是破解跨文化障碍,远程管理的好方法。
二是产品的本土化。要以当地需求为中心,别想着单纯地转移低端产品。这是博达集团的经验,该企业强调要根据非洲人的需求去研发产品,让当地客户感受到你的尊重。
三是供应链的本土化。海外投资不是权宜之计,而要全心投入。企业要有培育产业公地的意识,在推动当地企业成长中,解决企业自己的问题。
四是股权的本土化。这是现代企业新安全观的需要,就是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调研到的佛山企业出海的好经验就是:不要区分自己人还是当地人,管理的本质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盈利,有些企业在并购后没外派人员也管得很好,关键要学会管理人心,美的、东方精工、文灿集团都有很好的案例。
关于海外设厂可以说的还有很多,很多人问,现在出去,还有机会吗?佛山企业家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亲自去看才知道。
(作者系南方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