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燕赵大地显身手,丰收“冀”丨看

tc 2023-3-23 34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河北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张莎莎大学毕业后,在廊坊一家企业任职,收入颇丰。2015年她和爱人回到家乡肃宁,从事起了蔬菜育苗及蔬菜新品种的示范引进和推广工作。七年来不断试验新品种,已申请九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张莎莎,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新农人”,村民们公认的“育苗专家”,很多村民慕名而来,加入合作社,学习种植技术。为让社员们多增收,张莎莎列了一个全年种植计划表,通过填满种植茬口空挡,解决农户的销路困扰,进一步增加收益。

2021年,张莎莎的事迹入选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她希望和更多农户一起,把育苗事业做大,把农村建设得更好,也相信在乡村振兴的故事中,会有更多年轻人的身影。

宫希希童年时在农村生活,对乡村田野有着特殊的感情。2012年,宫希希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在土地上耕耘梦想。

2022年,这名28岁的安徽姑娘已成长为承德隆化一家生态农场的副场长,最多时管理着174亩生态水稻田百余名工人。她希望生态农业理念能更加深入人心,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在生态农业领域打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

1996年,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来到岗底,手把手教技术、办农民夜校开展培训,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岗底村先后有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由此,岗底成了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而刘海燕就是第一批拿证的果农,成为了“新农人”

十年前,刘海燕从婆婆手里接过果园,依靠勤劳的双手,她家四亩果园每年净赚6万多元。作为“新农人”的刘海燕,搭上了“电商”快车,通过抖音,帮助乡亲们卖山货。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每个农民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张宸,2013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沧县,做起了“职业农民”,她想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更希望走科技种田之路。作为一名“新农人”,她搞起了现代化、规模化、科技化种植。现在农场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99%,大大节约了种地的人工成本。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宸还提出发展粮食深加工业,创建本地的杂粮品牌,她通过网络直播推介销售自家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收入也成了农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宸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用自己所学为家乡贡献力量。

高慧颖曾经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原本有一份不错的银行工作,但她没有停留在舒适区。2010年她回到家乡,从食用菌深加工一线做起,系统地学习食用菌产业相关知识。2015年,她决定把香菇基地建在承德滦平县长山峪镇,并成立了公司当上总经理。如今,高慧颖已经把这里打造成滦平县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并率先实现了香菇四季出菇模式。

在此之前,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多是外出打工,全村500多户村民,前些年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00来户,现在村民们不出远门就能月月有稳定收入。未来高慧颖将继续做好公司,带动更多的农户在家门口创业,让他们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大学毕业在香港工作两三年后,徐广达毅然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辛集,从事起河北特色农产品销售工作。回到家乡后他发现,果品业面临销售难和用工难的危机迫切需要转型,乘着电商的东风,徐广达打算把梨果销售搬到线上来,让全国的消费者都可以吃到河北的梨果。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三个月的探索才转亏为盈,公司梨果销量的增长也带动了周边百姓的增收致富。作为一名90后年轻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大家能够看到农村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乡村产业是需要年轻人去投入的。

2017年底,在外打拼的高磊夫妇回到家乡石家庄市井陉县测鱼村,开启了两人的创业之路。通过拍摄短视频,他们成为了“网红夫妻”,同时直播带货帮乡亲们销售农产品,被乡亲们称为“山大王”

高磊夫妇利用青山绿水,在大山里开办度假民宿,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他们经营着10个度假民宿,以及2个度假小院,能同时接待游客数百人。高磊夫妇有一个新梦想,他们想要把乡亲们的老石窑和特色农产品整合成资源推向全国,继续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河北新闻联播》等

记者:任亚栋 李德财 肃宁融媒宋志敏 李永倩 郭晓杰 滦平台刘丛济

编辑:于会仿 张子薇

视觉:侯涛

编审:郭育卿

监制:谷霄燕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