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更好,《海的尽头是草原》:如果没有最后的反转

tc 2023-3-26 38

2022年9月13日刊|总第2993期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

当《海的尽头是草原》最大的催泪戏出现时,影厅里的抽泣声明显大了起来,但我实在没能共情。

流沙,这个铺垫了将近一百分钟的天然陷阱,也是本部电影最高能的情节,终究还是让人失望了。

陈旧的情节加上几位年轻演员稚嫩的处理方式,很难给人危机感和震撼感,显得粗糙了一些。

导演尔冬升在采访中将这场戏的拍摄形容为“土法炼钢”,难度极高,困难重重。

但实际上,我更大的失望在于,它对角色的塑造是灾难性的。杜思珩初到内蒙古时,对大自然的危险缺乏最基础的认知,甚至还经历过“指狼为狗”的惊险时刻。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小女孩已成大姑娘,行事逻辑却依旧停留于孩童时期,不跟家里人打招呼就意图“逃”回上海,且对当地人谈之色变的流沙没有丝毫的防范之心。不只是她,同样在草原生活十几年的男同伴也没有。

挺可惜的。因为这部影片的前100分钟,虽被人诟病为“流水账式叙事”,但却结结实实地让我代入了。

寻亲和认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被弃养”的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受影响较小的内蒙古自治区伸出援手,将近3000名孤儿(有史料称孤儿有数万人)接到大草原上,交由牧民领养。

尔冬升没有执着于书写宏大命题,而是从个体的命运中发掘人物情感,杜思瀚(陈宝国 饰)的寻亲线和少年杜思珩(罗意淳 饰)在内蒙古的认亲线交叉进行。叙事虽然平淡,但均有冲击力。

杜思瀚的母亲时日无多,每天念叨着他的妹妹,而他自己也身患绝症,仅剩几个月的寿命,为了完成母亲的夙愿,也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他前往内蒙古,踏上了寻亲之路。

亲情永远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它无需粉饰,也不矫情。因此,当杜思瀚成为观众的眼睛时,观众也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替他紧张、焦虑。

“我的时间不多了,而你还迟到,浪费我的时间。”他为导游迟到而大动肝火的细节,很戳人。

杜思珩被母亲送到福利院,从此踏上未知的旅途。这个敏感细腻的小女孩知道,她被家人抛弃了。于是,喧嚣再与她无缘,唯有寂寞相伴。

尔冬升在拍摄大草原的壮丽风光之余,没有忘记用影像刻画人物和渲染气氛,光是这个小女孩在异地他乡,孤身蹲在角落里的落寞景象,就足以让人心疼和落泪了。

还有杜思珩的“逃跑”,每次不是在半路停下来看羊群,就是摘花,这分明就是小女孩赌气后无处可去但又必须找点事儿来隐藏内心的尴尬情绪嘛,影片拿捏得很是到位。

所以我说,剧情平淡不是硬伤,人们既然能欣赏《隐入尘烟》里的慢生活,自然也能被富有意趣的草原生活所打动。

可惜的是,为了给后面剧情留下充足的反转空间,杜思珩在草原上的成长经历,大多由外人讲述,也就是说,他们并非亲历者。

这就意味着,要么故事经过了美化,要么是创作者为了推进剧情而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无论哪种,都削减了故事的真实感。反转的目的达成了,故事却拧巴了。

天灾和地害

《海的尽头是草原》中没有反派,故事的起伏全靠天灾和地害。

“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杜思珩住在内蒙古新家的第一晚,因尿急想出来上厕所,正碰上野狼攻击羊圈,看得人揪心极了。好在,养母很快出现在了身后,一场危机化于无形。

她吃不惯内蒙古的奶制品,跟养母赌气跑出家门,在路上误把三条野狼当哈士奇,如果不是哥哥们及时拍马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哥哥教她学习骑马,挥手一拍,马儿受惊后开始狂奔,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又正巧在半路碰到养父,平安归来。

她品尝过被父亲“抛弃”的滋味,所以在养父离家回部队的那一天,她孤身一人,骑马去追,结果遭逢沙尘暴,小小的身躯被沙尘吞噬。所幸,白马有灵,竟奇迹般地找到了养父,并指引他回到女儿身边。

运气总有用光的时候,流沙是大自然打造的精巧陷阱,也是创作者一直铺垫的大杀器,杜思珩终究栽到了这上面,这次不再有惊无险,而是一命换一命。

一命换一命的事情,杜思珩的养父也经历过,当年他和同伴遭遇火灾,同伴把马让给了他,自己葬身火海。

当地人对火畏之如虎,但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又将火视作神明。影片专门安排了一个情节:杜思珩睡觉时把脚丫子对着火炉,养母纠正了她的睡姿,因为这个行为对火不敬。

这些情节有没有其他隐藏含义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为了给这个故事加点儿看头,天灾和人祸真的尽力了。

心痛和心安

《海的尽头是草原》本质上讲的,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看完全片会发现,这部电影中的人,并不是表面上那般亲善和睦。

杜思瀚是一个被“藏”起来的角色。他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明明有能力,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主动寻找亲妹妹,甚至在第一次接收到妹妹早已遭遇不测的错误信息时,他也没有失控。

还是孩童时,他在一个雨夜里听闻母亲要将他们兄妹中的一个送人,并且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把身子弱的留在身边。于是,杜思瀚冲到雨中,硬生生把自己“淋”病了。妹妹的遭遇,他得担一半责任。

杜思珩的养母淳朴善良,对养女百般疼爱,她究竟有没有私心?影片中没有明说,但她的儿子小时候因一次发烧烧坏了嗓子,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从后面的剧情来看,这个养兄对杜思珩,并不只是单纯的兄妹之情。

养兄为了救她,命丧流沙。从此,她改成了养兄的名字,替他活这一世。

她的养父母对当地的一个孤寡老人行儿女之道,是因为老人的儿子救过她养父的性命。

她的亲生父母纵有百般无奈,抛弃孩子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杜思珩是他们一生的心病。

每个人都在自我救赎,每个人都在求得心安。

影片结尾,兄妹和解,杜思珩的百岁养母出场,为杜家兄妹刚刚去世的亲生母亲祈祷。同处于一片星空下,两位素昧平生的母亲共同养育了同一个女儿,影片将主题立意升华到了大爱的高度,但治疗他们伤痛的,从来就不只是爱,还有时间。

【文/许心强】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