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126人带来的“双重体验”,内娱前所未有,全网第一

tc 2023-3-30 40

时装秀看得多了。

古装秀见过么?

借个“古”字拼元素,东搞西搞?

不。

上图你们自己品。

华美、大气、震撼、享受……

溢出屏幕的古典美,说能上春晚都不为过。

文化类节目卷,Sir知道。

但卷到这个地步的,也就是《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

再往前数,全民点赞的《青绿腰》。

不过,它可没越卷越“窄”。

这些围绕历史宝藏女性的主题大秀。

反而,火了。

数据为证。

双网收视破1,四网份额破3。综艺播放指数全网第一。

△ 微博@Vlinkage

汉服同袍DNA齐动。

历史博主亲验后,放心推荐,高看一眼。

△ 百万粉历史大V

小众自嗨?

路人也自发充当水军。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在发生什么,官媒下场了。

光明日报:“开辟了文化类综艺的新赛道,引领起了中国古典美学时尚新风潮。”

新华网,“拆解国风精髓,彰显文化态度。”

中国文化报,“贯古通今艺术文化之美的大秀舞台”“视觉和精神上双重愉悦的沉浸式体验”。

那。

到底是什么样的综艺,雅俗共赏,大众同乐?

又是什么样的拆解,贯古通今。

于传统之美融会现代之思。

迸发喜闻乐见鲜活强大的文化命力。

如果你和Sir一样好奇。

跟我来,一起走进。

美好年华研习社

01

秀·美

看官媒评语也看出来了,这节目,先赢在一个“新”字上。

有多新奇?

来看赛制。

主持人汪涵马可,曾合作了《越策越开心》的老搭档,时隔14年再续前缘。

研习社集结了INT01林墨、谢可寅、马启越、安雨、李凯馨、王怡人、张婉清、上官喜爱、聂杰铭、陈镜依、左溢、叶子淳12位年轻社员。

12人分成两组:美美组,好好组。

每组要在节目组给出的2位古代女性中,选择其中一位设计一场大秀,并且参与其中。

所以,整个综艺就是研习社员们从拿到题到完成题的过程。

最后的秀,就是小组作业展示。

不得不说,节目组选的女性都很有代表性。先说Sir印象最深的这一场。

赵飞燕。

Sir要按头安利:其他可以不看,这个不看吃大亏,保证你看完直呼牛*。

赵飞燕何人?腰细,好舞,尤其掌上舞令汉成帝爱不释手,引领了汉朝审美。

所以,美美组的社员们以赵飞燕为中心,来了一场汉服形制大秀!!!

Sir看完的感觉:满汉全席。种类齐全制作精美,食用完毕身心大悦。

先看名场面:平民,贵族,宫廷命妇,最后是母仪天下的赵飞燕(飞行嘉宾张雪迎 饰),鱼贯而出。

126人的大秀!

△ 这才是人海战术的正确用法

看完这场秀,基本上就把汉服搞清楚了。

什么人什么时候穿什么衣,用什么花纹,有何礼制讲究、寓意。

知道有些观众看不懂,美美组还贴心地安排了讲解。

比如,最先上台的是汉朝最常见的服饰,平民服饰。交领右衽,甲骨文中的“衣”就反映了这个形态。

贵族女性服饰,最普遍的形制有两种。

Sir只说一种:衣裳制,上衣下裙。上衣用布四幅,象征四季。下裳用布12幅,象征12个月份。

体现了天地崇拜,和“天人合一”的礼制。

精致考究的服饰之外,还有丝织纹样。

信期绣、杯纹、长命纹、云气绣、龙凤虎纹秀、当卢纹、孔雀纹……一个接一个闪过,虽短暂停留,但个顶个的精美大气,气度不凡。

可惜的是,有些能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复原,但有些工艺已经失传。

其中信期纹,寓意等你归来。

古人对万物的认知变化,就这样化作绵长的祝福流传至今。

如果说,赵飞燕的秀社员们意在展示身形着装,中华服饰科普性

围绕飞行嘉宾柳岩扮演的孙寿的秀,社员们更强调互动性和娱乐性

史书记载: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

她的一系列行为一度风靡洛阳,贵妇趋之若鹜争相模仿。无愧“东汉第一美妆博主”的称谓。

好好组设计了一场古代人的“美妆发布会”,借孙寿的美妆发明,展示了汉的妆容美学。

(女毒粉,记笔记)

孙寿发明之一:愁眉,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啼妆。

啼妆,用粉底擦脸,在眼睛下方抹上胭脂,然后搭配“愁眉”即可。是东汉十分流行的一种妆容。

△ 这不就是女团妆?

一个知识点:张骞出使西域从焉支山带回来的红蓝花,被孙寿用作颜料融入脂粉膏里。

这种膏便有了新名字:胭脂(谐音焉支)。

至于发。东汉盛行假发,发髻繁多。

爱美的孙寿便发明了堕马髻。

此发型不加装饰,只将头发拢起,犹如刚从马上堕下来。

我见犹怜。

别忘了,还有形。

孙寿何以被称为“妖态”?

还记得徐克镜头下的青白蛇吗?她们扭着走路的形态,就是吸取了孙寿独创的折腰步。

△ 不得不夸一句徐老怪

此外,还有张雨绮饰演的虞姬大秀,于文文饰演的花木兰大秀,以及唐朝盛世大秀。

这几场秀,各有看点。

虞姬大秀中的张雨绮,古装扮相惊艳大气;

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不如就来一场磅礴大气的古代兵甲秀;

盛唐歌舞繁华,你也能看到专业舞者带来的极致享受《丽人行》。

最后一场秀。

Sir承认有私心留给她。

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

纵有才高八斗,也只能留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写意。无数文人骚客极尽想象,也只有顾恺之倾出所有想象力和情感,仅作一幅《洛神赋图》。

没错,中国的“神女”洛神。

《美好年华研习社》圆梦了?不会吧?

是的,洛神赋秀来了。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仙子,社员们会怎么呈现呢?

(此处确实没有图)

别急,不光神女,《洛神赋图》中其他神兽如鲸鲵、洛神的护驾白龙、女娲、帝释天等也都悉数还原。

至于效果怎么样,Sir只给你几张图。剩下的自己去看吧。

这些作业大秀,以迥异的风格和载体重现了中国历史传统之美

在写实的工整严肃中,重现汉服之精妙古朴。

在活泼现代的想象中,还原妆容之俏丽悠久。

在灵动隽永中与神人心意交互,登文学绘画写意交融之巅。

……

沉寂,却不陈旧的东方美学

这是一场全新却全方位的国风盛宴和视听享受

但。

《美好年华研习社》并不想只停留在展示这最表层和最易得的美。

再往下。

它还想问问。

这美,从何而来?

02

史·解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Sir想先说观察到的几个细节。

首先,看秀观众和节目嘉宾也穿着汉服,而且契合了秀的时代背景。

赵飞燕孙寿大秀,观秀团身着汉代服饰。

洛神和花木兰大秀,又变成了汉向魏晋转变时期的着装。

再往后的唐代公孙大娘和薛涛秀,观众又齐齐上身圆领袍和衫裙。

主持人的着装也在变化。

如果说,节目组的用心是在最显眼的服饰上。那么,研习社的社员把这细心发挥到了极致。

赵飞燕大秀介绍贵族男性服饰时提到,因时节不同变化衣着。

但细看,模特手里的道具也在对应季节。

春季是绿色初长,夏季是荷花,秋季是菊花,冬季是腊梅。

再看细,同一季节植物形态也不一样。

孟春有两套服饰,第一套,荷花刚结出小骨朵。而第二套,骨朵已经含苞待放。

到了孟夏赤,即立夏时节,荷花是完全绽放的红。到了立秋前十八日的孟夏黄,荷花颜色又变淡。

音乐。

平民出场,音乐欢快清脆,尽显农家生活之乐;

贵族女性开始,融入了鼓点和清脆的铃音,音乐端庄之外又平添女性的灵动细腻;

而到了贵族男性,小鼓换大鼓,气氛陡然肃穆威严。

扎实贴切的历史背景和知识,才有了这严丝合缝、浑然天成的完美。

是的,节目还有历史小考和大师研习班。

社员们要接受历史课培训。

如果你以为历史小考,是那种“解出一元二次方程就被高呼学霸”的弱智水平,那就大错特错了。

问:历史记载曹操身长七尺,请问他身高几米。

这简单啊,一米约为三尺,所以曹操两米多。

错!

得知这一结果的社员,大吃一惊。

那是现代的换算。汉代一尺约为23.1厘米,所以曹操身高1米6多一点。

再比如下图。

盛唐时的“朱雀大街”相当于现在公路的几车道?

答案是C。

再问:这错金当卢中有几种动物?

此当卢出土于海昏侯墓,当卢就是马的护具。

社员抓耳挠腮,写什么的都有,但最终还是和正确答案差了一截:7种。

观秀指南里汪涵马可的小剧场,悄悄滑过的历史科普字幕,角落里的知识提示板……

不止在考题中见缝插针、紧锣密鼓地夯实历史基础。

还请到《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于赓哲坐镇。

孙寿、黄月英、赵飞燕、洛神、花木兰……这些被选中的大秀主角,或传奇或虚构或确有其人,但历史的书写只言片语。

她们何以成为她们?

记录和标签背后,有着数不尽的传奇和故事。

借历史学者之口,过往一一再现。

比如,人们只知孙寿千百年来背负骂名。于赓哲教授为社员解开了骂名背后的真相。

“她关键就是因为,她老公是梁冀。”

梁冀,东汉权臣,人称跋扈将军,身世显赫作威作福。他唯一怕的人就是孙寿,而孙寿虽对夫家恶行不加管束,生活奢靡品行不端,却万万不到举世唾弃的地步。

以至于,忽略其在美妆上的突破和成就。

黄月英,说起她必提诸葛亮,似乎只能是“大哥背后的女人”。但黄月英在贤内助之前,还有一个标签:才女。

其父是东汉名士,本人则发明了木流牛马,智慧过人。

只知赵飞燕年纪轻轻靠美貌淫祸帝王,登上皇后宝座,留下残害子嗣的坏名。却不知这是得罪当权者王莽后的“欲加之罪”,其本人独创的踽步舞和掌上舞更是独步天下。

从宏观倒推个体女性,进而撬动历史,推理猜测。

宛如一场大型历史推理剧。

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人物功课里,在好奇的发问和探究中,在社员对主角的刨根问底下。

这些已成定数的历史,有了畅想余地。

抓住黄月英爱发明的特点,社员们为她与聪慧的诸葛亮设计一出伉俪情深。

二人你追我赶,也许后世流传的诸多发明就是他们共同研究。

但为了丈夫躬耕南阳、三顾茅庐,她也能敛去锋芒,一心操持家务。

而小乔、貂蝉等三国女性,虽不是历史主流群像。

但她们的爱隐忍炽热,是尔虞我诈背后可查的温情,是飘摇于战马嘶鸣动荡历史的乱世佳人。

花木兰,一个诞生于《木兰辞》完全虚构的人物。

“巾帼英雄”传颂背后,社员巧妙安排沙场的出生入死与女儿身的小家碧玉,隔空对话。

金戈铁甲化作柔肠似水,感人至深。

历史的美妙,从来不在记述和诵读。

而是在定格的书写中,讨论出一丝松动和鲜活。

这是《美好年华研习社》在继承历史外的创新叙事。

把严肃拉下神坛,把正统打碎斜刺入里。

于是乎。

社员们得以借用这些不同女性的美,去刻画一个时代。

03

答·思

如果你认为节目行至此章就结束,大错特错。

还记得Sir之前说,秀其实就是社员们的作业。

大秀结束,还有答辩环节。

好好组社员设计的洛神秀惊艳全场,一个亮点在于社员为《洛神赋图》作者和画中人设计了一场相遇——

在白鲸带领的时光通道中,顾恺之与《洛神赋》中的神女在神仙世界不期而遇。深受启发的顾恺之大笔挥就,留下一段千古典藏。

最后,顾恺之与神女一同游幻境,仙乐飘飘,大秀圆满结束。

这样的结局,似乎与《洛神赋》伤感的基调格格不入。

看社员们怎么说。

叶子淳(顾恺之饰演者):

我觉得一幅艺术品

当你真的把它创造出来以后

那个东西感觉就像是你的一样

就是那是一个圆满的 拥有的感觉

安雨(书童饰演者):

(洛神赋图)一直是在传承前人的东西

然后他发觉了它的美

然后他在后面想再加上一笔

然后再加上一笔 再加上一笔

然后传到现在就是

我们用这个舞台 就把它想象着

就是又加了一笔

马启越:我们有美好的东西可以追寻,就有精神上的乌托邦。

对吗?

原作曹植就是在郁郁不得志中写下《洛神赋》。

人神恋本质,就是为了描绘一个与现实相反、以期慰藉的世界。

原作的伤感,未竟的表达。

在年轻一代的传承中落得完满。

这场持续千年的情感接力赛,最终迎来结局。

所以,不是年轻人不关心历史。

历史也需要与时俱进。

年轻人解读历史的方式也早已不同往日。

连讲述历史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何况演绎历史。

用音乐秀,用情景剧,用任何可采纳的形式。

为陈腐的叙事和说教,注入新鲜气息。

某种意义上。

大秀,是新青年用擅长的方式对历史再度创作。

而这本身,就是在传承。

最后,Sir想用最新一期唐代公孙大娘的秀来结尾。

公孙大娘,唐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唐宫舞人,善舞剑艺,尤以舞《剑器》闻名于世,在当时文艺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诗人杜甫为她写诗,“画圣”吴道子和草书大家怀素、张旭都从中得到了书法灵感和启发。

这是个地位无足轻重,但影响甚广的女性。

社员用了两幕,以这一梨园女子串起了一个时代的兴衰落幕

第一幕:梦回梨园。公孙大娘见证了此时大唐的开放包容和梨园兴盛。

本土软舞《绿腰》和西域胡旋舞同台上演;梨园魁伶各司其职,热火朝天;李隆基与爱人琴瑟和鸣,共谱《霓裳羽衣舞》;天子与民同乐,同室击鼓。

第二幕:千秋极乐夜。

千秋节,唐玄宗的生日。公孙大娘一出《剑器行》舞动天下,名满长安。这是她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大唐最后的荣光。

“乐极哀来月东出”。

画面陡然变为黑白,梨园挽歌响起。

结局奉上——公孙大娘在乱世中流落民间不知所踪。盛唐也在安史之乱后崩塌,余光散尽。

这样的编排不是毫无由来。

在当时多以男子舞剑的潮流下,女性“鲜有人舞”。公孙大娘就是第一人。

就像饰演了公孙大娘徒弟的上官喜爱说的。

“我师父(公孙大娘)敢于创新。”

开放的社会风气包容了她的“敢”,公孙大娘得以入选梨园,名动天下。这份“敢”,同时也为大唐的繁盛添上了一抹绮丽飒爽。

起于民间,盛于宫廷,最终落于大势。

她和盛唐,同频共生共落。

盛唐成就了公孙大娘,她也成了那个绚烂时代最后的注脚。

此后,女性舞蹈家的身影,亦随着这包容朝代的落幕,鲜有人知。

正如纪连海所说,盛世才能有艺术,盛世才能有文学。

时代的文化繁荣。

从来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秀的结尾,有人给公孙大娘写信:我们这个时代节奏太快了,我们还是希望做事和艺术创作像您一样,十年磨一剑。

在Sir看来,《美好年华研习社》就是这样的“剑”。

细细研磨,倾注全力,甘于蛰伏,一朝声动。

但,没有年轻一代足够包容和多元化的思想和审美。

哪有这于历史深井打捞清泉,并使之化为源源活水的奇思巧劲。

因此,这场秀。

不止给你。

给我。

也献给这个时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艺谋不emo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