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名震好莱坞却一直受辱,死后登上美国货币,她一生未嫁

tc 2023-4-29 33

1

“她是让世界舞台感知‘中国风’的第一人。”

这么高的评价,可不是我瞎说的。

这是美国《风尚》在2015年的评论。

这个她,正是黄柳霜。

她比李小龙更早,

比成龙更有名,

比刘玉玲更具代表性。

她是第一个闯进好莱坞的华人影星,也是第一个在星光大道留名的华裔演员。

盛名在外,荣耀无双。

可,黄柳霜说:“我灵魂的两部分,如同猫狗般争斗着。”

2

她一生确实都在斗争。

14岁前,她与自己斗。

14岁后,她和偏见斗。

黄柳霜是美籍华人。

祖父时期,一家人便从广东移居美国。

后来,祖父去世,父亲开了家洗衣店维生,而母亲则在家照顾他们兄弟8人。

那时的唐人街,出了名的杂乱。

人多,族裔也多,汇聚了中国人、墨西哥人与东欧人。

文化差距大,人心复杂,加上流浪汉和从事灰色产业的人多,黄柳霜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早早谙世事,懂人心。

后来爱上看电影。

一门心思要当明星。

在家拿着娃娃,对着镜子,一遍遍念些什么,边说还边做动作,时而又挥挥手。

如同着魔。

母亲吓得半死。

父亲也来审问怎么回事。

黄柳霜说:“我想成为电影明星。”

一句话,激怒了一家人。

母亲迷信,说:“摄影机会把人的灵魂掳去。”

但依然打消不了她的痴念。

她在日记中写:

“我看到了一个奇迹,精彩绝伦。

太阳城上方,闪着金色的光芒。

那里有白色的宫殿,芳香的花园。我漫步在白色的道路上,翩翩起舞,一个穿短袖的男子大声地叫着:

‘没错黄柳霜,你成了电影明星。’”

3

14岁那年,黄柳霜终于等到了机会。

一个剧组来唐人街拍摄,要找一个东方面孔的女孩配戏。黄柳霜听到消息后,飞奔而去,毛遂自荐。

电影是《红灯笼》。

在这里,黄柳霜无名无姓,台词也少。

不过,仅是14岁的年纪,她竟演出24岁的深沉与痴情。

而奥秘无他。

“因为在这以前的每一天,我已经演练过了很多次。

2年后,她等到了第二个角色。

电影《人生》。

无论是台词,还是情感诠释,人物性格,都拿捏得游刃有余。

电影上映后,终于引起了一些导演的注意。

没多久,她被《海逝》导演邀请,出演中国少女莲花。

因陶瓷娃娃般的扮相,东方风韵,再加上精湛演技,黄柳霜一炮而红。

她的装扮,更是成了一种时尚。

很多女郎纷纷模仿她的造型,将她的齐刘海、娃娃头,视作时尚风向标。

梦想好像就在眼前。

伸伸手,就能摸到了。

但就在此时,她遇到了麻烦。

因当时的族裔歧视,华人在美国电影中,不能作为主流价值观化身出现。

她想继续演戏,只能演两类人。

一是演弱者。

要被迫害,被拯救,作为符号出现,成全主角的英雄光环。

也就是说,只是客体,永远不能成为主体。

二是演边缘人。

如情人、妓女、小偷等角色。

而这类角色,同样符号化,同样是工具人。

演弱者,以不幸来衬托主角的悲悯、大爱。

演坏人,以邪恶来对比主角的善良、坚韧。

都是为了主流人种的演员铺路。

何其不平!

但为了能演戏,黄柳霜接受了。

接下来,她在《巴格达窃贼》里,演蒙古奴隶。

在《老旧金山》中,演华人妓女。

这些角色,非坏即死,没有一个善终。

以至于有人说:她死了一千次,却得不到一个吻。

她在戏里的对白,更是少之又少。

片酬更不用说了。

薪水永远在同级白人演员之下,连他们的1/10都不到,只算得上零头。

她再也忍不了,决定离开美国,去欧洲发展。

在离开之际,黄柳霜说:“我之所以离开美国,是因为我死了太多次。”

4

在欧洲,境遇稍微好转。

为了能尽快融入当地,黄柳霜还自学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与希伯来语。

与此同时,她广结好友,不断社交,寻求更多演戏机会。

之后,她等到了《唐人街繁华梦》。

可惜,不公依旧存在。

因是华裔演员,电影公司规定,她的风头不能盖过白人演员。

所以在《唐人街繁华梦》里,黄柳霜只能演女仆。

之后,她连拍五部电影。

虽少有主角,但到底引发了广泛关注。

英王室甚至请她赴宴。

就在此时,好莱坞伸出橄榄枝,请黄柳霜重回美国拍戏。

她最终还是决定回去。

这一次回去,黄柳霜资源确实变好,出演了《龙女》,《上海快车》与《大饭店》。

这令黄柳霜名声大噪。

可惜绯闻也来了。

拍《上海快车》时,她与马琳·黛德丽被曝相恋。

而马琳也曾公开表示,自己是双性恋。

1928年,她们都去往德国柏林,被拍到许多亲密的、暧昧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中,黄柳霜将酒倒进斜卧在床的马琳嘴里,暧昧之意满溢。

传闻真假,尚未确认。

黄柳霜一生未嫁,也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能确认的是,她的影响力日益高涨。

2年后,还被纽约模特组织评为“全球衣着最佳女子”。

但。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黄柳霜彻底崩溃了。

1936年,好莱坞要拍电影《大地》。众所周知,这是中国人的故事,女主是中国人。

也就是说,黄柳霜机会很大。

但就在放手一搏,极力争取时,却被告知:“你太东方了。”

最终女主角被露易丝·赖纳夺去。

对方是位德国女演员。

后来她因这个角色,一举夺下奥斯卡影后。

经此一事,她发现,她之所以被需要,不是因为她的演技。

而是因为她的脸,能代表亚裔。

准确地说,能代表亚裔最封建、最闭塞、最贫瘠的元素。

一旦亚裔作为主流价值化身,出现在电影中,片方就不会选择她,而是选择欧美演员。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状。

黄柳霜备受打击。

她决定回到中国寻根。

她去了北京、南京,又到了上海、杭州、香港等地。

但这一路,她依然不顺。

依然处处被排挤。

一大批媒体对她口诛笔伐,说她抹黑国人形象。

在美国,人们嫌弃她代表了中国。

在中国,人们也嫌弃她代表了中国。

黄柳霜手足无措地解释:

“那不是我的选择。

那些角色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其他白人演员去演,而我会失去仅有的那一点‘中国人演中国人’的机会,反而更没有机会维护华人起码的形象。

与其让他们演,还不如我演。”

可惜没有人信。

当她旅行结束,回到广东老家,一进村,便被人围起来,骂她是“辱国小丑”。

黄柳霜当场痛哭。

她说:

“从现在起,我确认了我自己是一个中国女性。而在此之前,我只是一个生长在洛杉矶的东方女儿而已。 ”

回国之旅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一些中国表演艺术家。

比如梅兰芳。

胡蝶。

所以,虽然多有不顺,但她依然感恩。

同时涌上了强烈的祖国认同感。

她说:“虽然像父母一样在美国出生,但我却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比任何时候更中国。”

6

之后,她接演电影,极重分寸。

辱华的,不接。

涉及中国负面的角色,也不接。

她试图说服电影方,多拍些积极的东方女子形象。

没多久,她终于遇见了两部。

一是《好莱坞派对》。

她身着旗袍,将东方女子的美,带进了好莱坞。

二是《上海女儿》。

黄柳霜说:“这部电影对中国人好一些,给了我们有善良的、令人同情的角色。”

没多久,抗争爆发。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华人影星,黄柳霜四处奔波,积极筹集善款。

后来,她又将自己的华服、珠宝、胶卷,尽数拿去拍卖,资助中国抗战。

同时还积极发声。

她在报刊发表文章《中国东北》。

“尽管有日本铁蹄的蹂躏,有着完美纯洁道德与高雅精神的中华文化,定将在血腥与暴力之上绽放。”

1937年,她主演了两部电影。

全部片酬,尽数交给“援华联合会”,以援助祖国。

为支持抗日,她还主演了一部电影《轰炸缅甸》,抨击侵略者的恶行。

在《重庆来的夫人》里,她借由角色,喊出一句话:

“中国人民必然会战胜侵略者。”

但她的付出,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谅解。

1942年寒冬,宋美龄前往美国国会发表演说。

举办方对此事特别注重。

特意邀请了一众大牌明星,一起来参加晚宴。

英格丽·褒曼、芭芭拉·斯坦威克、金吉·罗杰斯、洛蕾塔·扬都有到来。

唯独不见黄柳霜。

作为唯一一位华人女星,她被隔绝在外。

外人不理解她,家人也不善待她。

成名后,她用自己的片酬,养活着一家人。

还拿出拍戏酬劳,资助其他7位兄弟姐妹上大学,接受精英教育。

可她的姐姐却当众表示:“我的家庭以黄柳霜为耻。”

没有家人的爱,男人的爱,也稍纵即逝。

她与米奇.尼兰曾相恋。

对方是一个制作人。

据说感情稳定,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甚至打算去墨西哥完婚。

但1850年,美国通过了《反异族通婚法》。

根据该法,黄柳霜不能与白人结婚。

只能无奈分手。

不过还有一说,称是米奇.尼兰太风流,黄柳霜伤心离去。

后来,黄柳霜又邂逅了Eric Maschwitz。

他是BBC记者,两人情到浓时,Eric Maschwitz还为黄柳霜写过一首歌。

但这段感情,也没能走到最后。

她一生未婚。

无夫无子,无家人接纳,无真正的归宿感。

中年后,黄柳霜酗酒,患上重病。

1960年,《苏丝黄的世界》邀请她参演,此时,她已无力工作。

1961年2月3日,黄柳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一代传奇,香消玉殒。

但她的名字,已印刻在好莱坞星光大道。

谷歌将她的卡通形象放在首页。

DIOR以她为灵感,设计了一系列大秀与作品。

2022年10月,她还“登上”美国货币,将中国美在西方代代流传。

这是一款25美分硬币。

正面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反面是黄柳霜,有她标志性的柳叶眉与齐刘海,以及一只纤长细手。

美国铸币局说:

“她是一位勇敢的倡导者,为亚裔美国演员争取了更多的代表性和更多多维度的角色。

这个硬币的设计是为了反映黄柳霜所取得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她在一生中克服了许多挑战和障碍。”

是的,这一生,她争议太多。

温暖太少。

严重缺乏身份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但从默片时代起,她像一个温柔的斗士,在好莱坞充满歧视和歪曲的岁月里,孤军奋战,不止不休。

她以一人之力,撬动沉重的偏见,为后来的华裔演员开路。

因为她,才有了李小龙、成龙、刘玉玲。

刘玉玲说过,感谢黄柳霜这样的先锋和开拓者,因为她,亚裔演员才有了立足之地。

伊人离去已经62年。

这62年里,已经很少有像她一样(有,但不多),穷尽所有,在异国去争取、去证明、去打破偏见,为国人赢得更多空间的华人演员。

因为她的努力,也因为她带来的意义,我希望大家记得她——

好莱坞第一个华人演员。

黄柳霜。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作者最近主题: